未特指的其他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治疗药物)使用所致障碍Unspecified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other specified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including medications
编码6C4E.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due to use of other specified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including medications、未特指的其他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治疗药物)使用所致障碍、其他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治疗药物)使用所致障碍、其他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治疗药物)滥用所致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
缩写WTFZXZDJ-WJY
别名未特指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未特指精神活性物质所致障碍、未特指治疗药物所致障碍、未特指精神活性物质障碍、未特指治疗药物障碍
未特指的其他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治疗药物)使用所致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物质使用证据:
- 实验室检测确认体内存在未被特指分类的精神活性物质(如尿液/血液药物筛查阳性)。
- 物质使用时间、剂量与临床症状出现存在明确因果关系(需排除其他原发性精神障碍)。
- 核心症状组合:
- 情绪调节障碍(焦虑/抑郁/易激惹) + 认知功能损害(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 + 自主神经症状(多汗/心动过速)。
- 物质使用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临床表现谱:
- 急性期: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10%-20%)。
- 慢性期:脑萎缩影像学证据(MRI显示脑室扩大/白质病变)。
- 高危暴露史:
- 长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扎托品)、非典型抗抑郁药或阿拉伯茶等。
- 合并使用≥3种中枢作用药物(如抗组胺药+镇静剂+抗抑郁药)。
- 临床表现谱: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的实验室证据 + 核心症状组合。
- 若无实验室证据,需满足:
- 核心症状组合 + 影像学/脑电图异常 + 药物暴露史。
- 确诊需同时满足: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实验室检测
│ ├─ 尿液药物筛查(定性)
│ ├─ 血液毒理分析(定量)
│ └─ 肝功能/电解质检测
├─ 神经影像学
│ ├─ 头颅MRI(T2-FLAIR序列)
│ └─ DTI脑白质纤维追踪
├─ 神经生理学
│ ├─ 定量脑电图(qEEG)
│ └─ 事件相关电位(P300)
└─ 精神评估
├─ RBANS认知功能量表
└─ PANSS精神病症状评估 -
判断逻辑:
- 尿液药物筛查:
- 阳性结果确认近期暴露,需结合半衰期判断使用时间窗(如苯二氮䓬类代谢物可追溯至2周内使用史)。
- 头颅MRI:
- 前额叶皮层厚度减少(<2.8mm)提示慢性神经毒性损伤,需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
- 定量脑电图:
- θ波功率增加(>35μV²/Hz)联合α波抑制提示中枢抑制状态,常见于抗胆碱能药物过量。
- 尿液药物筛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ALT/AST | <40 U/L | >80 U/L | 提示药物性肝损伤,需停用肝毒性药物(如丙戊酸钠) |
血清钠 | 135-145 mmol/L | <130 mmol/L |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风险,见于SSRI类药物过量 |
QTc间期 | <440 ms | >500 ms | 警示尖端扭转型室速风险,需排查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影响 |
血氨 | 11-35 μmol/L | >50 μmol/L | 提示尿素循环障碍,常见于丙戊酸相关高氨血症 |
尿苯扎托品代谢物 | 阴性 | 阳性 | 确认抗胆碱能药物暴露,解释认知功能损害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急性期鉴别:需在24小时内完成毒理筛查,排除阿片类/苯二氮䓬类等常见物质中毒。
- 慢性期评估:建议每6个月复查DTI白质完整性指标(FA值<0.25提示显著轴索损伤)。
- 治疗监测:肝功能(ALT)每周检测,若连续2次>3倍正常值需立即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指南(WHO,2022)
- 《物质相关障碍神经影像学评估共识》(Am J Psychiatry,2023)
- 《药源性肝损伤管理指南》(EASL,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