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双相及相关障碍Unspecified Bipolar or related disorders
编码6A6Z
关键词
索引词Bipolar or related disorders、未特指的双相及相关障碍、双相或相关障碍
缩写BD-NOS、未特指双相障碍
别名不明确的双相障碍、未具体说明的双相及相关障碍
未特指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结构化访谈:
- 使用标准化诊断工具(如SCID-5或MINI)确认情感发作(躁狂/轻躁狂或抑郁)的存在。
- 核心要求:症状不符合双相I型、双相II型或环性心境障碍的完整诊断阈值(依据DSM-5/ICD-11)。
- 功能损害评估:
- 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存在临床显著损害(GAF评分≤70)。
- 临床结构化访谈: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情感发作证据:
- 至少1次明确的情感波动事件(高涨/易激惹或抑郁状态),持续≥2天。
- 发作期存在≥3项核心症状(如情绪波动、精力变化、认知行为改变)。
- 排除性条件:
- 症状非物质滥用(如可卡因)、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或其他躯体疾病(如甲亢)所致。
- 情感发作证据:
-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信心):
- 典型症状群:
- 躁狂期:睡眠需求减少+言语增多+冲动行为(阳性率≥50%)。
- 抑郁期:精神运动性迟滞+注意力障碍(阳性率≥50%)。
- 病程特征:
- 症状呈发作性,缓解期功能未完全恢复(持续≥1个月)。
- 辅助证据阈值:
- 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分≥12分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
- 一级亲属双相障碍阳性家族史(OR值≥3)。
- 典型症状群: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核心评估] --> A1[临床结构化访谈 SCID-5/MINI] A --> A2[功能损害评估 GAF] B[鉴别诊断] --> B1[躯体检查:甲状腺功能/毒物筛查] B --> B2[神经影像学:MRI/fMRI] C[症状量化] --> C1[YMRS躁狂评估] C --> C2[HAMD抑郁评估] D[认知功能] --> D1[神经心理学测试:连线测验/Stroop] D --> D2[执行功能评估:WCST] E[生物标志物] --> E1[炎症因子:CRP/IL-6] E --> E2[睡眠监测:PSG] -
判断逻辑:
- SCID-5/MINI访谈:
- 阳性:确认情感发作存在但不符合特定亚型标准→支持未特指诊断。
- 阴性:需排除分裂情感障碍或人格障碍。
- MRI/fMRI:
- 前额叶-边缘系统功能连接异常→支持双相障碍神经基础,但非特异性。
- 需与颞叶癫痫等器质性疾病鉴别。
- YMRS/HAMD量表:
- YMRS≥20分:提示躁狂症状需紧急干预。
- HAMD≥24分:提示重度抑郁发作风险。
- 多导睡眠图(PSG):
- REM潜伏期<70分钟:与抑郁严重度正相关(r=0.35)。
- SCID-5/MINI访谈: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3 mg/L:
- 意义:提示低度炎症状态,与抑郁期延长和复发风险相关(HR=1.8)。
- 处理:监测心血管风险,考虑抗炎辅助治疗。
- IL-6 >5 pg/mL:
- 意义:关联认知功能下降(尤其工作记忆),需神经心理评估。
- CRP >3 mg/L:
-
神经递质代谢:
- 5-HIAA降低(脑脊液):
- 意义:5-羟色胺功能不足,与自杀风险升高相关(OR=2.5)。
- 处理:强化自杀风险评估,优先选用SSRI类抗抑郁药。
- 5-HIAA降低(脑脊液):
-
基因检测:
- 多基因风险评分(PRS)>90百分位:
- 意义:遗传易感性标志,预测锂盐反应率提高30%。
- 处理:指导早期预防性干预。
- 多基因风险评分(PRS)>90百分位:
-
睡眠参数(PSG):
- REM密度增加 >1.5:
- 意义:预示抑郁复发风险(敏感度72%)。
- 处理:加强睡眠节律干预(如黑暗疗法)。
- REM密度增加 >1.5: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靠标准化临床访谈确认非典型情感发作及功能损害。
- 检查优先级:
- 排除躯体病因(甲状腺/毒物筛查)
- 量化症状(YMRS/HAMD)
- 评估认知损害(神经心理测试)
- 实验室价值:生物标志物(CRP/基因)主要用于预后预测及治疗优化,非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 WHO《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指南》
- APA《DSM-5诊断标准》
- ISBD《双相障碍评估共识》(2020)
-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