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有害性使用模式,持续性Harmful pattern of use of synthetic cannabinoids, continuous

更新时间:2025-06-18 15:07:28
编码6C42.11

关键词

索引词Harmful pattern of use of synthetic cannabinoids, continuous、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有害性使用模式,持续性
缩写SCC、SCCP
别名长期合成大麻素滥用、长时间合成大麻素有害使用、长期合成大麻素有害使用模式、慢性合成大麻素有害使用、持续性合成大麻素依赖、持续性合成大麻素使用障碍、持续性合成大麻素成瘾、持续性合成大麻素使用问题

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有害性使用模式,持续性(6C42.11)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急性中毒相关症状

  1. 精神症状

    • 焦虑与激越:常见(60%-80%),表现为过度紧张、易怒或攻击性行为(文献来源:Texas Poison Control记录,Spaderna et al., 2013)。
    • 幻觉与妄想:常见(40%-60%),包括视觉或听觉幻觉、被害妄想(掌桥科研文献,Aung et al., 2015)。
    • 认知混乱与定向障碍:较少见(20%-30%),如注意力分散、时间/空间定向力下降(Daniulaityte et al., 2017)。
  2. 躯体症状

    • 心悸与胸痛:高发(70%-90%),与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相关(《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
    • 恶心与呕吐:常见(50%-70%),多伴随急性中毒(文献来源:Baumann et al., 2013)。
    • 头痛与眩晕:常见(40%-60%),可能与脑血管调节异常有关(Wong, 2011)。

慢性使用相关症状

  1. 精神功能损害

    • 记忆力减退与学习障碍:常见(60%-80%),长期使用导致前额叶功能受损(Franz et al., 2018)。
    • 抑郁与情绪波动:较少见(30%-50%),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心境低落(Hutton, 2022)。
  2. 躯体健康问题

    • 慢性咳嗽与呼吸困难:较少见(20%-40%),与吸入性肺损伤相关(Rosado et al., 2018)。
    • 肌肉疼痛与乏力:常见(50%-70%),可能与神经肌肉毒性相关(Bhanushali et al., 2013)。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急性中毒体征

  1. 心血管系统

    • 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高发(80%-95%),常伴随血压升高(Spaderna et al., 2013)。
    • 心电图异常:较少见(10%-20%),如ST段改变或心律失常(《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2. 神经系统

    • 震颤与共济失调:常见(50%-70%),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抖动或步态不稳(Aung et al., 2015)。
    • 癫痫发作:罕见(<5%),多与过量使用相关(Bhanushali et al., 2013)。

慢性使用体征

  1. 多系统毒性

    • 肝功能异常:较少见(15%-25%),AST/AL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Franz et al., 2018)。
    • 肾功能损害:较少见(10%-20%),急性肾损伤与代谢产物毒性相关(Bhanushali et al., 2013)。
  2. 皮肤与黏膜

    • 口腔黏膜干燥:常见(60%-80%),因抗胆碱能作用导致唾液分泌减少(Daniulaityte et al., 2017)。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实验室检测

    • 尿液/血液合成大麻素代谢物阳性:检出率约60%-80%(LC-MS/MS法,Franz et al., 2018)。
    • 炎症标志物升高:CRP或IL-6升高(30%-50%),提示全身性炎症反应(Rosado et al., 2018)。
  2. 影像学表现

    • 脑部MRI异常:罕见(<10%),可见白质高信号或局灶性水肿(《Psychopharmacology》)。
    • 胸部CT异常:较少见(15%-25%),如肺间质纤维化或支气管扩张(Bhanushali et al., 2013)。

  • 免疫抑制患者(如HIV/AIDS)更易出现重症中毒(如癫痫、急性肾损伤)。
  • 青少年群体因大脑发育未成熟,认知损害风险显著增高(Hutton, 2022)。
  • 症状与体征的严重程度与使用频率、化合物种类(如JWH-018 vs. AB-CHMINACA)及个体代谢差异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Spaderna M, et al. (2013). Psychopharmacology
  • Bhanushali GK, et al. (2013). 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 Franz F, et al. (2018). Analytica Chimica Acta
  • Hutton F. (2022). Drugs: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