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鼻创伤性切断Unspecified Traumatic amputation of nose

更新时间:2025-06-18 20:32:48
编码NA09.2Z

关键词

索引词Traumatic amputation of nose、未特指的鼻创伤性切断、鼻创伤性切断
缩写鼻部切断伤
别名鼻子创伤性切断、鼻创伤切断、鼻部创伤切断

未特指的鼻创伤性切断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创伤性暴露证据
      • 明确的鼻部外伤史(如切割伤、撞击伤、挤压伤等)伴开放性创口。
      • 影像学检查(CT三维重建或MRI)显示鼻部至少一处骨或软骨结构连续性中断。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
      • 活动性鼻出血(发生率>70%)
      • 鼻部剧烈疼痛(VAS评分≥7分)
      • 鼻通气功能障碍(主观感受或客观检测)
    • 典型体征
      • 鼻部明显畸形(鼻背塌陷、鼻尖偏移等)
      • 创口可见组织断端(皮肤、软骨或骨组织暴露)
      • 触诊发现骨擦感或异常活动度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至少2项支持条件即可确诊。
    • 对于影像学检查受限的急诊情况,需同时满足:
      • 创伤史明确
      • 存在开放性创口
      • 存在鼻部畸形或骨擦感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 CT扫描(含三维重建)
│ └─ X线侧位片
├─ 内镜检查
│ ├─ 前鼻镜检查
│ └─ 鼻内镜检查
└─ 功能评估
├─ 鼻通气功能检测
└─ 嗅觉测试

二级检查
├─ MRI(怀疑神经/软组织损伤时)
└─ 血管造影(活动性大出血时)

判断逻辑

  1. CT三维重建

    • 判断标准:层厚≤1mm的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显示骨/软骨断裂
    • 优势:检出率>90%,可明确损伤范围
    • 局限性:对微小软骨损伤敏感度约70%
  2. 鼻内镜检查

    • 阳性指征:发现深部组织断端、异物残留或活动性出血点
    • 操作要点:需在止血处理后进行,避免加重出血
  3. 鼻通气功能检测

    • 异常阈值:鼻阻力>0.35 Pa·s/cm³(前鼻测压法)
    • 临床意义:评估是否需要手术重建通气功能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液检查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30g/L,女性<120g/L):提示失血性休克风险,需动态监测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感染可能,需结合CRP(>50mg/L)判断
  2. 凝血功能

    • PT延长(>14秒):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导致的异常出血
    • D-二聚体升高(>0.5mg/L):提示可能合并血管损伤或深静脉血栓
  3. 细菌培养

    • 阳性结果:指导抗生素选择,特别针对动物咬伤病例(常见病原体:巴斯德菌属)
    • 采样时机:清创前采集创面分泌物,提高检出率

四、鉴别诊断要点

  1. 与鼻骨骨折鉴别

    • 关键区别:是否存在组织断端及皮肤连续性中断
    • 影像学特征:单纯骨折可见骨折线但无组织分离
  2. 与先天性鼻畸形鉴别

    • 病史特征:无明确外伤史
    • 影像学表现:骨结构完整但发育异常

参考文献

  1. 《创伤外科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鼻面部创伤章节
  2. AAO-HNS临床实践指南:鼻外伤管理(2023)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鼻外伤诊疗专家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