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浅表损伤,类型未特指Unspecified Superficial injury of scalp
编码NA00.0Z
关键词
索引词Superficial injury of scalp、头皮浅表损伤,类型未特指、头皮浅表损伤
缩写Tou-Pi-Qian-Biao-Sun-Shang、TPQBS
别名头皮轻伤、头皮外伤、头皮创伤、头皮破损、头皮破皮、头皮小伤口、头皮微伤
头皮浅表损伤,类型未特指(NA00.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体征确认:通过体格检查明确损伤局限于头皮皮肤及皮下组织层,无帽状腱膜穿透证据(如无深部波动感、无骨膜损伤征象)。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外伤史:明确外力作用史(钝器撞击、锐器划伤等)。
- 局部体征:存在至少一项典型体征:
- 表皮剥脱(擦伤)伴或不伴渗血
- 皮下瘀斑(直径≥1cm)或血肿
- 局部红肿伴触痛(皮温升高)
- 解剖定位:损伤严格限定在头皮区域,无面部/颈部延伸。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匹配:主诉局部疼痛(VAS评分≥3分)或肿胀感。
- 影像学排除:X线/CT无颅骨骨折(若检查)。
- 感染风险指标:伤口污染史(如泥土、碎屑残留)。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体格检查(必选)
│ ├─ 视诊(伤口类型/范围/污染)
│ └─ 触诊(压痛/血肿硬度/颅骨连续性)
│
└─ 影像学检查(选择性)
├─ X线平片(排除颅骨骨折)
└─ 超声(血肿大小测量) -
判断逻辑:
- 视诊:
- 表皮剥脱 → 提示擦伤(需清洁防感染)
- 青紫色瘀斑 → 提示挫伤(监测血肿进展)
- 伤口异物 → 需立即清除
- 触诊:
- 波动感血肿 → 提示较大血肿(>3cm)
- 颅骨台阶感 → 转诊影像学排除骨折
- 影像学:
- X线:透亮度异常→骨折征象(敏感性90%)
- 超声:无回声区→血肿量化(精度±2mm)
- 视诊: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继发感染(发生率10-15%),需抗生素干预。
- 中性粒细胞比例↑(>75%):支持细菌感染。
-
C反应蛋白(CRP):
- >10 mg/L:提示显著炎症反应,需加强伤口监控。
-
凝血功能(仅限大血肿):
- PT延长(>14s):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外伤史+典型局部体征(瘀斑/血肿/擦伤)。
- 检查重点:体格检查为主,影像学仅用于排除深部损伤。
- 实验室价值:血常规/CRP是感染监测关键指标。
参考文献:
- WHO《损伤外部原因分类(ICD-11)》
- 《创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 中国《头皮损伤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创伤杂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