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颈部浅表损伤Unspecified Superficial injury of neck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0:31
编码NA20.Z

关键词

索引词Superficial injury of neck、未特指的颈部浅表损伤、颈部浅表损伤
缩写WZJXBSS、Unspecified-injury-of-superficial-neck-structures
别名颈部软组织损伤、颈部外伤

未特指的颈部浅表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体格检查阳性
      • 局部皮肤可见明确损伤体征(擦伤、挫伤、浅表撕裂伤),深度限于皮下组织层(触诊未及肌层或骨性结构)。
      • 无颈部活动性出血、气管偏移、吞咽困难等深部组织损伤征象。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
      • 损伤区域自发性疼痛(VAS≥3分),触痛明显(轻压即诱发剧烈疼痛)。
      • 损伤后24小时内出现局部红斑、肿胀或瘀斑(范围≤5cm)。
    • 创伤机制符合性
      • 明确机械性外力作用史(如钝器撞击、锐器划伤),力量传导路径与损伤部位一致。
  3. 排除标准

    • 排除穿透伤(伤口深度≥皮下脂肪层)。
    • 排除颈椎骨折/脱位(颈部活动时无骨擦音或异常活动)。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评估(必选) │
    │ 1. 视诊/触诊 │
    │ 2. 颈部活动度检查 │
    └───────────────┘


    ┌───────────────┐
    │ 影像学检查(选择性) │
    │ 1. X线(颈椎侧位) │
    │ 2. 超声软组织成像 │
    └───────────────┘


    ┌───────────────┐
    │ 实验室检查(条件性) │
    │ 1. 血常规+CRP │
    │ 2. 创面细菌培养 │
    └───────────────┘

  2. 判断逻辑

    • 视诊/触诊
      • 发现皮肤连续性破坏或闭合性瘀斑即可支持诊断,需记录损伤面积及深度特征。
    • X线检查
      • 仅当存在颈部活动受限或轴向压痛时进行,用于排除C1-C7椎体骨折(敏感度92%)。
    • 超声检查
      • 高频探头(12MHz)可显示皮下血肿范围,深度>0.5cm提示可能累及颈阔肌。
    • 细菌培养
      • 开放性伤口出现脓性渗出、异味或延迟愈合时需进行,标本采集应避开防腐剂污染。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10×10⁹/L:提示可能合并感染(特异性82%),需结合CRP>10mg/L判断。
    • 血小板<100×10⁹/L:需警惕损伤后异常出血风险。
  2. C反应蛋白(CRP)

    • CRP>20mg/L:提示存在显著炎症反应,需排查深部组织感染。
  3. 创面细菌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提示需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
    • 多重耐药菌检出: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方案。
  4. 凝血功能(仅限出血倾向者):

    • PT延长>3秒:提示可能存在凝血障碍,需进一步检查肝脏功能。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首诊评估:通过视诊/触诊确认损伤浅表性特征(深度≤0.5cm,无肌层触痛)。
  2. 危险征象筛查
    • 红色预警:出现呼吸困难、声嘶、吞咽疼痛(需立即CT检查排除喉部损伤)。
    • 黄色预警:损伤面积>5cm²或瘀斑进行性扩大(建议超声评估血肿进展)。
  3. 动态观察
    • 单纯浅表损伤应在72小时内疼痛缓解、肿胀消退,否则需重新评估损伤深度。

参考文献

  1. WHO《创伤初级评估与管理指南》2023版
    2.《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软组织损伤章节
  2. 美国急诊医师协会《颈部创伤评估临床决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