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未特指部位的浅表损伤Unspecified Superficial injury of head
编码NA00.Z
关键词
索引词Superficial injury of head、头部未特指部位的浅表损伤、头部浅表损伤
缩写头部浅表伤、头-部-未-特-指-部-位-的-浅-表-损-伤
别名头部外伤、头部擦伤、头皮挫伤、头部表层创伤、头皮划伤
头部未特指部位的浅表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体征确认:通过视诊及触诊明确存在皮肤完整性破坏(如擦伤、挫伤、浅表裂伤),且排除颅骨骨折及颅内损伤。
- 影像学排除:X线或CT检查确认无颅骨骨折及颅内出血。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明确外伤史:近期(72小时内)头部受外力作用(如碰撞、跌倒、锐器划伤)。
- 局部体征:存在至少一项客观体征(擦伤创面/瘀斑/肿胀/压痛)。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匹配:疼痛(VAS评分≥3分)、红肿、轻微出血。
- 排除性指标:无意识障碍、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如瞳孔不等大、肢体无力)。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基础检查(必选) │
│ • 视诊/触诊 │
│ • 神经系统查体 │
└───────┬─────────┘
│
┌───────┴─────────┐
│ 影像学检查(可选) │
│ • X线(排除骨折) │
│ • CT(复杂伤情) │
└───────┬─────────┘
│
┌───────┴─────────┐
│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 │
│ • 血常规 │
│ • 伤口分泌物培养 │
└───────────────────┘ -
判断逻辑:
- 视诊/触诊:
- 发现表皮剥脱、瘀斑或浅表裂伤 → 支持浅表损伤诊断。
- 触及异常硬块或波动感 → 需影像学检查排除血肿/异物。
- X线检查:
- 骨皮质连续性完整 → 排除颅骨骨折。
- 发现金属异物 → 需清创处理。
- CT检查:
- 脑实质密度正常、脑室无受压 → 排除颅内损伤。
- 血常规:
- WBC>10×10⁹/L且中性粒细胞比例>75% → 提示感染可能。
- 视诊/触诊: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正常范围:WBC 4-10×10⁹/L,中性粒细胞40-75%。
- 异常意义:
- WBC↑+中性粒细胞↑:提示细菌感染(需结合局部红肿热痛)。
- 淋巴细胞↑:可能为病毒性感染(如并发疱疹等)。
-
伤口分泌物培养:
- 正常:无致病菌生长。
- 异常意义:
-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提示需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厌氧菌阳性:提示深部组织感染可能(需扩大清创)。
-
凝血功能(复杂伤口时):
- PT延长>3秒:提示凝血障碍,需排查抗凝药物使用或肝病。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外伤史+局部体征,必须排除颅骨/颅内损伤。
- 检查阶梯:从临床查体到影像学,最后实验室检测。
- 关键鉴别:浅表损伤(S00.9)需与头皮裂伤(S01.8)、颅骨骨折(S02.9)严格区分。
参考文献: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
《创伤急救临床实践指南》(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外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