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颈椎劳损或扭伤Unspecified Strain or sprain of cervical sp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21:53:01
编码NA23.4Z

关键词

索引词Strain or sprain of cervical spine、未特指的颈椎劳损或扭伤、颈椎劳损或扭伤、钝性颈椎过伸性创伤、钝性颈椎过伸性损伤、钝性颈部脊椎过度屈伸损伤、钝性颈椎过度屈伸损伤、钝性颈部脊髓过度屈伸损伤、鞭击综合征、挥鞭伤
缩写颈椎损伤、颈椎扭伤、颈椎劳损
别名落枕、颈部扭挫伤、颈部肌肉损伤、颈部软组织损伤、颈部肌肉扭伤、颈部肌肉劳损、颈肩部扭伤、颈肩部劳损

未特指的颈椎劳损或扭伤(NA23.4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创伤史与临床表现
      • 明确的颈部外伤史(如挥鞭样损伤、跌倒撞击)或长期不良姿势史。
      • 持续≥24小时的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弯或旋转活动度减少≥30%)。
    • 影像学排除结构性病变
      • X线或CT检查排除颈椎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功能评估)

    • 体格检查阳性体征
      • 至少存在1个压痛点(斜方肌上缘、C5-C7棘突旁)。
      • 颈部肌肉僵硬(触诊硬度评分≥3级,采用0-5级量表)。
    • 功能评估异常
      •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10%(提示轻度功能障碍)。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同时符合≥2项"支持条件"即可确诊。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检查
    ├─X线(首选)
    │ ├─正侧位
    │ └─过屈过伸位(评估稳定性)
    ├─CT(疑似骨折时)
    └─MRI(持续神经症状时)
    ├─T2加权像(观察软组织水肿)
    └─STIR序列(检测韧带损伤)

  2. 判断逻辑

    • X线检查
      • 生理曲度变直(Cobb角<20°)提示肌肉代偿性痉挛,但需结合临床症状。
      • 过屈过伸位椎体平移>3.5mm或成角>11°提示潜在不稳。
    • MRI检查
      • 椎旁肌肉T2高信号提示急性水肿(伤后72小时内敏感性90%)。
      • 项韧带连续性中断但无完全断裂(部分纤维撕裂特征)。
  3. 神经电生理检查

    • 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仅用于持续≥4周的神经根症状(敏感性60-70%)。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RP轻度升高(5-20 mg/L):提示软组织炎症反应,但需排除感染(特异性60%)。
    • IL-6水平升高(>5 pg/mL):与疼痛程度正相关(r=0.42,p<0.01)。
  2. 血液流变学指标

    • 全血粘度升高(高切>5.63 mPa·s):提示局部微循环障碍,与晨僵相关(OR=1.8)。
  3. 神经肽检测

    • P物质水平升高(>100 pg/mL):反映神经源性炎症,与放射性疼痛相关(AUC=0.76)。

四、鉴别诊断要点

特征 颈椎劳损/扭伤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骨折
疼痛性质 钝痛、活动加重 锐痛、Valsalva加重 剧烈持续性疼痛
神经症状 偶见短暂麻木 明确皮节分布麻木 进行性神经损害
影像学表现 仅软组织改变 椎间盘突出压迫 骨皮质连续性中断
CRP水平 <20 mg/L 通常正常 可能>50 mg/L

五、总结

  • 诊断核心:需结合创伤史、典型体征及影像学排除性诊断。
  • 检查选择:优先X线排查骨折,MRI用于持续神经症状评估。
  • 实验室价值:炎症标志物辅助判断急性期,但非特异性指标。

参考文献

  1. AAOS《颈部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
  2. 《Spine》期刊挥鞭样损伤诊断标准(2023)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颈椎软组织损伤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