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眶骨骨折Unspecified Orbital fracture

更新时间:2025-06-18 15:57:14
编码NA02.2Z

关键词

索引词Orbital fracture、未特指的眶骨骨折、眶骨骨折、眶区骨折、眼眶骨折
缩写Orbital-Fractures
别名眶周骨折、眼部骨折、眼窝骨折

未特指的眶骨骨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
      • 冠状位及轴位眼眶CT平扫显示明确的眶骨连续性中断或骨片移位(骨折线宽度≥1 mm)。
      • CT三维重建确认骨折累及眶壁(眶底/内侧壁/顶壁)且伴有软组织疝出(如脂肪或肌肉突入上颌窦)。
  2.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史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眶周瘀斑(熊猫眼征)+ 眼球运动受限(上下视或内外旋受限)。
      • 复视(红玻璃试验阳性)或眼球内陷(Hertel突眼计测量差值≥2 mm)。
    • 创伤机制
      • 明确的高能量冲击史(如交通事故、拳击伤)或钝器打击史。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CT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至少2项)
      • X线检查显示眶缘不连续(需双侧对比观察)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首选:眼眶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
    │ ├─评估骨折范围
    │ └─检测软组织疝出
    ├─次选:X线(Water位/Caldwell位)
    │ ├─筛查眶缘骨折
    │ └─双侧对比观察
    └─补充检查:
    ├─MRI(疑视神经损伤时)
    └─超声(动态评估眼肌运动)

  2. 判断逻辑

    • CT骨窗(窗宽2000 HU,窗位400 HU):
      • 骨折线宽度>2 mm伴台阶征提示需要手术干预。
      • 下直肌增粗嵌顿提示需在72小时内手术松解。
    • X线诊断陷阱
      • 眶底骨折在Water位可能仅表现为上颌窦液平面("泪滴征")。
    • MRI适应证
      • 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视神经鞘水肿,需激素冲击治疗。

三、实验室参考值

  1. 常规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12×10⁹/L提示合并感染(常见于开放性骨折)。
    • 凝血功能
      • INR>1.5需推迟手术至凝血纠正。
  2. 特殊检测

    • 前房角镜检查
      • 发现房角后退>180°提示需长期随访眼压。
    • 视觉诱发电位(VEP)
      • P100波潜伏期延长>10 ms提示视神经损伤。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紧急评估
    • 首诊需排除危及生命的合并伤(颅底骨折、颅内出血)。
  2. 时序判断
    • 伤后24-48小时眶周水肿高峰期可能掩盖眼球内陷体征。
  3. 功能评估
    • 强制进行Hess屏检查量化眼肌运动障碍程度。

参考文献

  • 《中华眼科学》眼眶骨折诊疗共识(2023版)
  • 国际眼外伤学会(IOIS)眶骨骨折处理指南
  • 《实用眼整形与重建外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