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前臂开放性伤口Unspecified Open wound of forearm
编码NC31.Z
关键词
索引词Open wound of forearm、未特指的前臂开放性伤口、前臂开放性伤口、前臂开放性伤口,未提及并发症、前臂开放性伤口NOS
缩写未特指前臂开放性伤口、前臂开放性伤口-NOS
别名前臂开放性创口、前臂开放性创伤、前臂开放性外伤、前臂开放性损伤
未特指的前臂开放性伤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伤口直接观察:
- 前臂皮肤全层连续性中断,可见皮下脂肪、肌肉或骨骼暴露(肉眼或器械探查确认)。
- 伤口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伴活动性出血或污染迹象(如异物残留)。
- 伤口直接观察: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疼痛评分≥4分(VAS评分0-10分),触痛范围超过伤口边缘2 cm。
- 伤口周围红肿热痛(炎症反应三联征)。
- 高危暴露史:
- 12小时内接触土壤、动物咬伤、污染水源或生锈金属。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无合并骨折(需X线确认)、无血管/神经断裂体征(如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感觉缺失)。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 一级评估(常规) │
├───────────────┤
│ 1. X线平片 │
│ 2. 伤口超声 │
└───────────────┘
│
▼
┌───────────────┐
│ 二级评估(复杂伤)│
├───────────────┤
│ 1. CT三维重建 │
│ 2. MRI软组织成像 │
└───────────────┘ -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阳性标准:发现骨折线、金属异物或皮下气肿(灵敏度85%)。
- 阴性价值:排除骨性损伤后可进行清创缝合。
- 伤口超声:
- 关键指标:肌腱连续性中断("琴弦征"消失)、异物强回声影(特异性92%)。
- 增强CT:
- 适用场景:疑似血管损伤时,造影剂外溢提示动脉破裂(阳性预测值95%)。
- X线平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感染相关指标:
- 白细胞计数:
-
15×10^9/L:提示细菌感染(特异性78%),需联合CRP评估。
- 参考区间:4-10×10^9/L
-
- 降钙素原(PCT):
-
0.5 ng/mL:提示全身性感染可能(需血培养验证)。
-
- 白细胞计数:
-
组织损伤标志物:
- 肌酸激酶(CK):
-
500 U/L:提示深部肌肉损伤(正常<170 U/L)。
-
- 肌酸激酶(CK):
-
病原学检测:
- 伤口拭子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提示需覆盖耐酶青霉素类药物。
- 多菌种混合生长:考虑坏死性筋膜炎风险(需紧急清创)。
- 伤口拭子培养:
四、分层诊断流程
- 紧急处置层:
- 出血控制→影像学排除重大损伤→清创缝合(黄金6小时原则)。
- 感染防控层:
- TAT疫苗注射(动物咬伤时)→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8小时伤口观察。
- 功能评估层:
- 术后72小时进行肌腱滑动试验→电生理检查(疑似神经损伤时)。
参考文献:
- 《创伤急救国际共识(2023)》
- IDSA《皮肤软组织感染诊疗指南》
- AAFP《急诊伤口管理标准》
- 中华医学会《开放性创伤处理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