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四肢或身体区域未特指部位未特指的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unspecified body region
编码ND56.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unspecified body region、躯干、四肢或身体区域未特指部位未特指的损伤、未特指身体区域的损伤、意外损伤NOS、身体创伤、外伤NOS、损伤NOS、创伤NOS、创伤性损伤NOS、未特指身体部位的未特指损伤、身体钝力损伤、严重的钝力损伤、钝挫伤的并发症、钝力损伤的并发症
缩写未特指部位损伤、未特指损伤、ND56-Z
别名未特指部位的损伤、未特指身体区域的伤害、未特指的身体创伤、未特指的外伤、未特指的损伤、未特指的创伤、未特指的创伤性损伤、未特指身体部位的损伤、身体钝力伤、严重钝力伤、钝挫伤并发症、钝力伤并发症
(ND56.Z) 躯干、四肢或身体区域未特指部位未特指的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影像学联合临床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排除骨折、脱位及脏器损伤后,结合典型临床表现确诊。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创伤史:明确的外力作用史(撞击、挤压、坠落等)。
- 核心三联征:
- 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
- 可观测的肿胀或瘀斑
- 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保护性姿势)
-
支持条件:
- 影像学阴性证据:
- X线/CT排除骨折或脱位(骨骼结构完整)
- MRI/超声显示软组织损伤(肌肉/韧带水肿或血肿)
- 炎症标志物升高:
- CRP > 10 mg/L 或 ESR > 20 mm/h(提示急性炎症反应)
- 创伤后24小时症状持续:疼痛/肿胀未缓解。
- 影像学阴性证据: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诊评估] --> B[基础体格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B --> D[视诊:肿胀/畸形/皮肤破损] B --> E[触诊:压痛点/皮温] B --> F[功能评估:关节活动度] C --> G[X线:排除骨折] C --> H[超声:软组织血肿/撕裂] C --> I[MRI:韧带/神经损伤] I --> J[电生理检查:EMG/NCV]
判断逻辑:
- X线:
- 阴性意义:骨骼结构完整→支持软组织损伤诊断。
- 阳性意义:发现骨折→需重新编码至具体部位损伤。
- 超声:
- 血肿(无回声区)或肌肉撕裂(纤维中断)→ 明确损伤性质。
- MRI:
- T2高信号水肿+韧带连续性中断→ III级韧带损伤。
- EMG/NCV:
- 神经传导延迟→ 提示外周神经损伤,需定位后重新编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常规 | WBC > 10×10⁹/L | 提示继发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加做血培养+局部清创 |
CRP | > 10 mg/L | 急性炎症活动期,与损伤严重度正相关 | 动态监测(48小时复查) |
肌酸激酶(CK) | > 200 U/L | 肌肉溶解风险(挤压伤常见),>500 U/L需警惕肾损伤 | 水化+监测尿量/肌酐 |
D-二聚体 | > 0.5 mg/L | 深静脉血栓高风险(制动患者) | 超声排查DVT+抗凝评估 |
尿常规 | 潜血++/肌红蛋白+ | 横纹肌溶解征象(多见于严重挤压伤) | 急查血钾+肾功能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
- 步骤1:确认创伤史 + 三联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初步诊断ND56.Z。
- 步骤2:影像学排除骨折/脱位→ 支持诊断。
- 步骤3:实验室异常(CRP/WBC升高)→ 佐证炎症程度。
- 警示征象:
- CK或D-二聚体显著升高→ 需紧急处理并发症(肌溶解/血栓)。
- 再编码原则:
- 若MRI/EMG定位神经/韧带损伤→ 转至具体解剖部位编码(如膝关节韧带损伤)。
参考文献:
- WHO《ICD-11损伤与中毒应用指南》
- 《创伤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NICE《非特异性软组织损伤管理指南》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