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上腔静脉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superior vena cava
编码NB30.2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superior vena cava、未特指的上腔静脉损伤、上腔静脉损伤、腔静脉损伤
缩写SVC-损伤、未特指-SVC-损伤
别名未明的上腔静脉损伤、非特指上腔静脉损伤
未特指的上腔静脉损伤(NB30.2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直接影像学证据:
- 增强CT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管腔狭窄≥50%、对比剂外溢(提示破裂)或血管壁连续性中断。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动态观察血流中断、侧支循环开放或造影剂外渗。
- 直接影像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颜面/上肢非凹陷性水肿伴皮肤发绀(≥1个部位)。
- 颈胸部静脉怒张(血流方向自上而下)。
- 影像学支持:
- 至少一项影像学检查(CT/MRI/DSA)显示上腔静脉结构异常(狭窄、闭塞或断裂)。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组合:
- 呼吸困难 + 头痛/头晕(同时出现)。
- 吞咽困难 + Horner综合征(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
- 病因关联:
- 近期胸部创伤史(车祸、穿刺伤)或纵隔肿瘤病史。
- 实验室阈值:
- D-二聚体 >0.5 mg/L(提示血栓形成风险)。
- 症状组合: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初筛)
├── 颈静脉超声(评估血流速度/反向血流)
├── 胸部X线(纵隔增宽筛查)
└── 血常规 + D-二聚体(炎症/血栓标志)
二级检查(病因及损伤定位)
├── 增强CT静脉造影(金标准替代)
├── MRI静脉成像(血管壁及周围组织评估)
└── 肿瘤标志物检测(CEA/NSE,疑似肿瘤时)
三级检查(确诊及治疗规划)
└── DSA(动态血流评估 + 介入治疗准备)
- 判断逻辑:
- 颈静脉超声:
- 血流速度<10 cm/s 或反向血流 → 提示静脉回流受阻,需CT/MRI进一步验证。
- 增强CT静脉造影:
- 管腔狭窄≥50% + 侧支循环开放 → 支持慢性阻塞性损伤。
- 对比剂外溢 + 纵隔血肿 → 确诊急性破裂。
- DSA:
- 血流中断 + 侧支静脉显影 → 明确闭塞部位,指导支架置入。
- 颈静脉超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D-二聚体:
- 异常值:>0.5 mg/L(FEU单位)。
- 意义:提示血栓形成风险,需结合影像学排除静脉血栓;>5 mg/L提示活动性血栓。
- 处理: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并行CT静脉造影确认。
-
血常规: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20 g/L,女性<110 g/L):
- 意义:急性失血性休克(创伤性破裂),需紧急输血+手术。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 +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75%):
- 意义:继发感染(如医源性导管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20 g/L,女性<110 g/L):
-
肿瘤标志物:
- CEA >5 ng/mL 或 NSE >16 ng/mL:
- 意义:提示潜在肺癌或神经内分泌肿瘤压迫,需胸部CT增强扫描。
- CEA >5 ng/mL 或 NSE >16 ng/mL: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影像学直接证据(CT静脉造影/DSA),结合典型静脉高压症状。
- 检查策略:
- 急性创伤:超声初筛 → CT评估损伤程度 → DSA干预。
- 慢性阻塞:MRI评估血管壁 → 肿瘤标志物筛查病因。
- 实验室重点:D-二聚体监测血栓风险,血红蛋白动态追踪失血情况。
参考文献:
- 《Schwartz's Principles of Surgery》(第11版)创伤性血管损伤诊断标准
- 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上腔静脉综合征管理指南》
- 《Radiology》期刊:CT静脉造影在静脉损伤中的敏感性(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