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小肠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small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21:35:30
编码NB91.7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small intestine、未特指的小肠损伤、小肠损伤、小肠医源性损伤
缩写WTSXSD、未特指小肠损伤
别名小肠受损、小肠伤害、小肠损毁

未特指的小肠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腹部CT扫描显示小肠壁连续性中断、腹腔游离气体或肠系膜血肿。
      • 腹腔穿刺抽出混浊液体(含胆汁、食物残渣)或血液(血红蛋白>10g/L)。
    • 手术探查确认:术中直视下发现小肠全层破裂或穿透性损伤。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持续性腹痛(≥VAS评分7分)伴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卫)。
      • 合并消化道出血(黑便或呕血)或休克征象(收缩压<90mmHg,心率>120次/分)。
    • 实验室异常指标
      • 白细胞计数≥15×10⁹/L伴中性粒细胞>85%。
      • 血清乳酸>4 mmol/L提示组织低灌注。
  3. 阈值标准

    •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影像学直接证据(CT或穿刺阳性)。
      • 手术探查确认损伤。
    • 若缺乏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腹痛+腹膜刺激征)。
      • 白细胞≥15×10⁹/L且排除其他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肠系膜缺血)。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首选检查
    ├── 腹部增强CT(敏感度95%)
    └── 腹腔穿刺(快速评估腹腔积液性质)
    └── 补充检查
    ├── 腹部立位X线(膈下游离气体检出率30%-50%)
    └── 超声检查(评估腹腔积液量,敏感度60%-70%)
    └── 介入检查
    └──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疑似血管损伤时使用)

  2. 判断逻辑

    • 腹部增强CT
      • 发现肠壁缺损、肠周脂肪条索影或游离气体→高度提示肠穿孔。
      • 肠系膜血肿伴"漩涡征"→提示肠系膜血管损伤。
    • 腹腔穿刺
      • 浑浊液体淀粉酶>100 U/L→肠内容物漏出。
      • 穿刺液培养阳性→继发细菌性腹膜炎。
    • 超声检查
      • 肝肾隐窝积液深度>2cm→需紧急腹腔探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白细胞>15×10⁹/L伴核左移:提示急性化脓性腹膜炎(阳性预测值85%)。
    •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24小时内下降>2g/dL):需警惕活动性出血。
  2. 炎症标志物

    • PCT>2 ng/mL:提示肠道细菌易位(特异性90%)。
    • CRP>100 mg/L:与肠缺血损伤程度正相关。
  3. 电解质与代谢指标

    • 血钾<3.0 mmol/L:长期肠液丢失导致低钾血症,需警惕肠麻痹。
    • 阴离子间隙>16 mmol/L:提示乳酸堆积,需评估肠缺血可能。
  4.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5000 μg/L:提示广泛肠系膜微血栓形成。
    • PT延长>15秒:严重感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影像学(尤其增强CT)是首选确诊手段,腹腔穿刺快速判断腹腔污染程度。
  • 检查优先级:CT > 腹腔穿刺 > 实验室检查,休克患者优先床旁超声。
  • 实验室警示值:乳酸>4 mmol/L、PCT>2 ng/mL提示需紧急手术干预。

参考文献

  1. WSES《腹部创伤诊治指南》(2023版)
  2. EAST《小肠损伤管理共识》(2022)
  3. 《中华创伤杂志》急腹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