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胫后动脉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更新时间:2024-10-12 14:01:01
编码NC95.2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未特指的胫后动脉损伤、胫后动脉损伤
缩写TPA-损伤、胫后动脉-伤
别名胫后动脉外伤、胫后动脉断裂、胫后动脉受损、胫后动脉挫伤、胫后动脉撕裂

未特指的胫后动脉损伤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急性疼痛
    • 受伤部位剧烈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负重时加重(70%-90%)。
  2. 感觉异常
    • 患者可能会感到足部麻木、刺痛或烧灼感(60%-80%)。
  3. 运动功能障碍
    • 足部和小腿肌肉力量减弱,行走困难(50%-70%)。

其他可能症状

  1. 严重损伤并发症
    • 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冷汗、心率加快等(10%-20%),见于合并大出血的开放性损伤。
  2. 静息痛
    • 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感到持续性疼痛(5%-10%),提示严重缺血状态。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局部肿胀与淤青
    • 小腿受伤区域可见明显肿胀及皮下出血(80%-90%,多见于钝性损伤)。
  2. 脉搏减弱或消失
    • 触诊发现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完全消失(80%-90%)。
  3. 皮肤灌注异常
    • 足部出现苍白、发绀或皮温降低(60%-80%),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2秒。

非典型体征

  1. 神经功能损害
    • 感觉减退或足部内在肌麻痹(10%-20%,多继发于缺血性神经损伤)。
  2. 并发症相关体征
    • 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张力性肿胀、被动牵拉痛、感觉异常(5%-10%)。
    • 缺血性坏疽:皮肤出现紫黑色改变伴水疱形成(5%-10%,见于延迟治疗超过6小时者)。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辅助检查

    • 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血流情况,检测有无内膜撕裂或血栓形成(敏感性85%-95%)。
    • 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损伤的金标准,可显示造影剂外漏或血管截断征(准确性>95%)。
    • MRA(磁共振血管成像):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或碘造影剂过敏患者(准确性90%-95%)。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于介入治疗前的精确评估,可检测细小分支损伤。
  2. 血液指标

    • D-二聚体升高:仅在与深静脉血栓共存时显著升高(阳性率30%-50%)。
    • 肌红蛋白升高:提示肌肉缺血性损伤(阳性率40%-60%)。
  3. 影像学表现

    • X线平片:排除合并骨折或金属异物(常规筛查)。
    • CT平扫:显示血管周围血肿或软组织损伤(敏感性70%-80%)。

注:临床表现因损伤机制(钝性/穿透性)和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而存在差异。所有疑似病例需在6小时内完成血管评估,延误诊治可能导致截肢率增加至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