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视神经或视路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optic nerve or pathway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3:04
编码NA04.1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optic nerve or pathways、未特指的视神经或视路损伤、视神经或视路损伤
缩写UNOSD
别名不明原因视神经病变、不明视神经或视路病变、非特异性视神经病损、非特异性视路病损、不明确的视神经损伤、不明确的视路损伤

未特指的视觉通路或中枢疾患(9C4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神经影像学定位证据
      • MRI(磁共振成像)显示视觉通路(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或视皮质)存在结构性病变(如脱髓鞘、占位、缺血灶)。
      • 需排除其他特定位点病变(如垂体瘤压迫视交叉需归类至9C41)。
  2. 必须条件

    • 核心视觉功能障碍
      • 至少符合以下两项视觉症状:
        ✓ 持续性视野缺损(同向偏盲、双颞侧偏盲或象限盲)
        ✓ 色觉辨别力下降(Farnsworth-Munsell 100色相测试总分≤70)
        ✓ 对比敏感度降低(Pelli-Robson图表检测值<1.5 log单位)
    • 排除性诊断
      • 已排除青光眼、视网膜病变、屈光不正等外周视觉系统疾病。
  3. 支持条件

    • 电生理证据
      • 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波潜伏期延长≥15 ms(正常参考值:95-115 ms)。
    • 炎症指标
      • 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特异性>85%)。
    • 病程特征
      • 症状持续≥3个月且无法归因于急性损伤或感染。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视觉功能评估] --> B1(视野检查) A --> B2(色觉测试) A --> B3(对比敏感度) C[神经影像学] --> D1(MRI平扫+增强) C --> D2(弥散张量成像DTI) E[电生理检查] --> F1(视觉诱发电位VEP) E --> F2(视网膜电图ERG) G[实验室检查] --> H1(脑脊液分析) G --> H2(血清AQP4抗体) G --> H3(抗MOG抗体)

判断逻辑

  1. MRI检查

    • 视神经高信号(T2加权像):提示脱髓鞘病变,需结合增强扫描判断活动性。
    • 视交叉占位:需行垂体激素检测排除鞍区肿瘤。
    • 枕叶皮质萎缩:提示退行性病变,需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
  2. VEP检测

    • 单侧P100延迟:提示视交叉前病变(视神经损伤)。
    • 双侧对称延迟:提示视交叉后或广泛性中枢损害。
  3. 脑脊液分析

    • 细胞数>5/mm³:提示炎性过程(如多发性硬化)。
    • IgG指数>0.7: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VEP P100潜伏期 95-115 ms >130 ms提示视神经传导阻滞(脱髓鞘病变敏感度92%)
血清AQP4抗体 阴性(ELISA法<1:10) 阳性提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特异性>99%)
脑脊液蛋白 15-45 mg/dL >60 mg/dL提示血脑屏障破坏(肿瘤/感染)
色觉评分 Farnsworth-Munsell ≥85 ≤70分提示获得性色觉障碍(视神经病变敏感度78%)
CRP <5 mg/L >20 mg/L提示全身性炎症反应(需排除感染)

四、诊断流程

  1. 初步筛查
    • 视野检查(Goldmann动态视野计) + 眼底照相 → 排除视网膜病变
  2. 定位诊断
    • MRI视神经管薄层扫描(层厚≤2mm) + DTI白质纤维追踪 → 明确损伤部位
  3. 病因鉴别
    • 血清抗体检测(AQP4/MOG) → 区分脱髓鞘疾病亚型
    • 腰椎穿刺 → 排除感染/肿瘤脑膜侵犯

参考文献

  1. 《中国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
  2. ICD-11官方诊断标准(WHO, 2023修订版)
  3. Neurology期刊视路疾病专题(2024;102(3):e208-e221)
  4.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实践参数:视觉通路病变评估(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