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心脏损伤,伴心包积血Unspecified Injury of heart with haemopericardium

更新时间:2025-06-19 01:13:30
编码NB31.0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heart with haemopericardium、未特指的心脏损伤,伴心包积血、心脏损伤,伴心包积血
缩写心包积血心脏损伤、心脏损伤伴心包出血、心包出血性心脏损伤
别名心脏受伤伴心包积血、心包腔出血性心脏外伤、心包出血心脏损伤

未特指的心脏损伤,伴心包积血 (NB31.0Z)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腔内液性暗区(深度≥10mm),且穿刺证实为血性积液。
      • CT/MRI 证实心包积血伴心脏结构损伤(如心肌挫伤、心脏破裂)。
    • 创伤证据
      • 明确胸部创伤史(钝性/穿透性)或近期心脏介入操作史(心导管/起搏器植入)。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Beck三联征(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收缩压≤90mmHg 或较基线下降≥40mmHg
      • 颈静脉怒张(JVP≥8cmH₂O)
      • 心音遥远(听诊心音强度下降≥50%)
    • 典型症状
      • 急性胸痛(VAS评分≥7分)放射至左肩
      • 呼吸困难(静息RR≥24次/分或SpO₂≤92%)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至少一项"支持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Beck三联征完整
      • 心包穿刺抽出不凝血(Hct≥15%)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生命体征监测) A --> C(心电图) A --> D(床旁超声) B --> E[血压≤90/60mmHg → 休克状态] C --> F[低电压/QRS交替 → 填塞征象] D --> G[心包积液深度≥10mm] G --> H[急诊心包穿刺] H --> I[积血性质确认] D --> J[心肌运动异常 → 心脏损伤] J --> K[心脏MRI/CT]

判断逻辑

  1. 超声心动图

    • 积液深度<5mm:生理性(随访)
    • 5-10mm:警惕早期积血(需结合临床)
    • ≥10mm:确诊积血(敏感性95%)
    • 右房舒张期塌陷:提示填塞(特异性98%)
  2. CT/MRI

    • 心包积血密度≥40HU → 新鲜出血
    • 心肌延迟强化 → 心肌挫伤
    • 心包连续性中断 → 心脏破裂
  3. 心包穿刺

    • 血性液体+Hct>15% → 活动性出血
    • 细菌培养阳性 → 感染性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心包液分析 澄清/淡黄, <100WBC 血性+Hct≥15%:活动性出血
WBC>10,000/μL:感染性心包炎
肌钙蛋白I <0.04 ng/mL >1.0 ng/mL:心肌挫伤(敏感性92%)
▶ 持续升高→心脏破裂风险
D-二聚体 <0.5 mg/L >5 mg/L:提示创伤性凝血病(需排查血管损伤)
凝血功能 INR 0.8-1.2 INR>2.0:抗凝相关出血(需紧急逆转)
Fib<1.5g/L:消耗性凝血障碍
血常规 Hb♂13-17 g/dL Hb↓>2g/dL/24h:持续出血征象
Plt<50,000/μL:加重出血风险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影像学(超声/CT)证实心包积血+创伤/操作史,Beck三联征为关键临床标志。
  • 检查优先级:床旁超声→CT/MRI→心包穿刺(血流不稳时)。
  • 实验室重点:心包液性质界定出血来源,肌钙蛋白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凝血功能指导止血治疗。

参考文献

  1. ESC《心包疾病诊断与管理指南》(2023)
  2. AATS《心脏创伤处理专家共识》(2022)
  3. 《创伤心脏病学》(第4版, McGraw-Hill, 2024)
  4. 《急诊心脏学》(Elsevi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