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烧伤深度的髋或小腿(除外踝和足)的烧伤Unspecified Burn of hip or leg, except ankle or foot
编码ND96.Z
关键词
索引词Burn of hip or leg, except ankle or foot、未特指烧伤深度的髋或小腿(除外踝和足)的烧伤、髋或小腿(除外踝或足)烧伤、下肢烧伤NOS、髋或下肢(除外踝或足)烧伤和腐蚀伤、髋或小腿烧伤,程度未特指、下肢烧伤、髋和腿未特指程度的腐蚀伤,除外踝或足、髋和下肢未特指程度的腐蚀伤,除外踝和足、髋和腿二度腐蚀伤,除外踝或足、髋和下肢二度腐蚀伤,除外踝和足、髋烧伤、膝烧伤、大腿烧伤、髋或下肢的烧伤或腐蚀伤后遗症,除外踝或足
缩写ND96Z
别名髋或小腿烧伤-未特指深度、髋部或小腿烧伤-未特指程度、髋和小腿烧伤-未特指深度、髋或小腿烧伤-未明确深度、髋部或小腿烧伤-不明确深度
未特指烧伤深度的髋或小腿(除外踝和足)的烧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深度评估:通过创面特征直接判断烧伤深度(无痛觉+皮革样焦痂=三度;红白基底+迟钝痛觉=深二度等),需由烧伤专科医师完成。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明确致伤源暴露史:热力(火焰/热水)、化学腐蚀剂、电流或辐射的直接接触史。
- 损伤部位精准定位:仅限于髋部(臀区)或小腿(膝至踝关节以上),明确排除踝足部。
- 典型创面表现:需至少存在以下任一特征:
- 红斑(一度)
- 水疱(浅/深二度)
- 焦痂/炭化(三度)
-
支持条件(深度分级依据): 深度分级 关键特征 阈值标准 一度 疼痛性红斑,无水疱 症状持续>24小时 浅二度 薄壁水疱+基底鲜红+剧痛 水疱直径>1cm 深二度 厚壁水疱/无疱+红白基底+迟钝痛觉 创面苍白区占比>50% 三度 皮革样焦痂+无痛觉+可见皮下血管 焦痂厚度>2mm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创面评估]
A --> C[全身状态评估]
A --> D[并发症筛查]
B --> B1(创面照相记录) B --> B2(深度测试:针刺痛觉/毛细血管再充盈) B --> B3(面积测算:九分法/手掌法)
C --> C1(生命体征监测) C --> C2(血容量评估:尿量/血压) C --> C3(感染指标:PCT/CRP)
D --> D1(肌骨超声:筋膜室压力) D --> D2(X线:异物/骨折) D --> D3(CT/MRI:深部组织坏死)
判断逻辑:
-
创面照相记录:
- 解读:基线影像用于动态对比深度演变(如浅二度→深二度)。
- 关联检查:需结合针刺痛觉测试(痛觉消失提示向三度转化)。
-
九分法面积测算:
- 解读:髋部占9%体表面积,单侧小腿占9%(除外踝足)。
- 关键阈值:>15%体表面积为重症烧伤,需紧急补液。
-
筋膜室压力超声:
- 解读:压力>30 mmHg提示骨筋膜室综合征,需切开减压。
- 关联症状:小腿进行性肿胀+运动障碍。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12×10⁹/L:提示创面感染或脓毒症(需立即细菌培养+抗生素)。
- 血红蛋白<100 g/L:警惕隐性出血或溶血(查凝血功能)。
-
电解质与肾功能:
- 血钠<135 mmol/L:大面积渗出致低钠,需调整补液方案。
- 肌酐>110 μmol/L:提示横纹肌溶解或肾灌注不足。
-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 + PCT>0.5 ng/mL:明确细菌感染,需覆盖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
-
创面细菌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指导靶向抗生素选择(如万古霉素/头孢他啶)。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致伤史+部位定位+创面特征 → 深度临床评估(金标准)。
- 重症预警:符合以下任一条件需转入烧伤ICU:
- 面积>15%体表面积
- 深二度/三度占比>40%创面
- PCT>2 ng/mL或低血压
- 深度不明处理:
- 72小时内动态评估创面演变(水疱变化/痛觉改变)
- 深部组织影像学(MRI评估肌肉存活率)
权威参考文献:
- 《烧伤诊疗国际指南(ISBI 2024)》
- 《创伤外科学:烧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 美国烧伤协会(ABA)《烧伤深度临床评估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