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冻伤Unspecified Frostbite

更新时间:2025-06-18 20:14:27
编码NE4Z

关键词

索引词Frostbite、未特指的冻伤、冻伤NOS、眼部冻伤后遗症、胸,腹部,下背和盆腔未特指冻伤的后遗症、下肢未特指冻伤的后遗症、头或颈冻伤后遗症、多身体部位冻伤后遗症、冻伤后遗症,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未特指的脸冻伤、未特指的头冻伤、未特指的颈冻伤、未特指的腹壁冻伤、未特指的骨盆冻伤、未特指的喉冻伤、未特指的躯干冻伤,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未特指的手臂冻伤、上肢的未特指冻伤、未特指的手指冻伤、未特指的手冻伤、未特指的腕冻伤、未特指的腿冻伤、未特指的下肢冻伤、未特指的臀冻伤、未特指的膝关节冻伤、未特指的脚踝冻伤、未特指的脚冻伤、未特指的脚趾冻伤
缩写冻伤-NOS、未特指冻伤
别名冻伤-不详、冻伤-未具体说明

未特指的冻伤(NE4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寒冷暴露史:发病前24小时内持续暴露于≤0℃环境(或10℃以下高湿度环境)。
    • 典型组织损伤体征
      • 复温后出现皮肤水肿、红斑、水疱或坏死灶。
      • 冻伤分级符合1度至4度特征(如1度冻伤仅有表皮红肿,4度冻伤累及骨骼/关节)。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症状特征
      • 复温后出现针刺样疼痛或感觉缺失(麻木持续≥6小时)。
      • 合并低体温(核心体温≤35℃)或全身症状(寒战、意识障碍)。
    • 影像学证据
      • MRI显示深层组织(肌肉/骨骼)T2加权高信号。
      • 骨扫描(99mTc-MDP)显示局部放射性核素摄取减少(提示微循环障碍)。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必须条件"中的暴露史+体征。
    • 疑似诊断:仅有暴露史+疼痛/麻木症状时,需在24小时内复查体征变化。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影像学检查
    │ ├─MRI(评估深层组织坏死范围)
    │ └─X线(排除骨髓炎/骨折)
    ├─实验室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监测感染/炎症)
    │ └─凝血功能(评估高凝状态)
    └─功能评估
    ├─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血流恢复)
    └─神经传导检测(晚期神经损伤评估)

  2. 判断逻辑

    • MRI检查
      • 若T2加权像显示肌肉层高信号,提示3度以上冻伤(灵敏度92%,特异度85%)。
      • 弥散加权成像(DWI)可鉴别可逆与不可逆损伤。
    • 红外热成像
      • 复温后局部温度较对侧低≥2℃提示微循环障碍(阳性预测值78%)。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500 μg/L提示继发性高凝,需抗凝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全血细胞计数

    • 白细胞>12×10⁹/L:提示并发感染或全身炎症反应(需联合CRP评估)。
    • 血小板<100×10⁹/L: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需查纤维蛋白原。
  2. 凝血功能

    • PT延长>3秒:提示肝功能受损(寒冷导致肝缺血)。
    • 纤维蛋白原<2 g/L:提示消耗性凝血病,需补充冷沉淀。
  3. 生化指标

    • 肌酸激酶>1000 U/L:提示横纹肌溶解(重度冻伤合并挤压伤)。
    • 血钾>5.5 mmol/L:警惕再灌注后高钾血症,需紧急处理。
  4. 影像学指标

    • X线显示骨膜反应:提示早期骨髓炎(需联合血培养)。
    • MRI灌注成像缺损区>5 cm²:预示需要手术清创(阳性预测值91%)。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寒冷暴露史联合典型体征是确诊基础,影像学检查(MRI)可明确损伤深度。
  • 检查选择:急性期优先红外热成像评估血流,亚急性期MRI明确组织存活率。
  • 实验室预警:白细胞骤升提示感染,D-二聚体异常警示血栓风险。

参考文献
《中国冻伤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冻伤专题
《中华烧伤杂志》冻伤病理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