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消化道内异物Unspecified Foreign body in alimentary tract
编码ND73.Z
关键词
索引词Foreign body in alimentary tract、未特指的消化道内异物、消化道内异物、消化道异物、消化系统异物、摄入异物、胃肠道异物、咽入异物NOS、消化系统异物NOS、消化道异物NOS、消化道粪石、消化道植物性胃石、消化道毛植物石
缩写ND73-Z、未特指消化道内异物
别名消化道内不明物体、胃肠道内不明异物、消化系统内未知异物
未特指的消化道内异物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内镜可视化诊断:胃镜/肠镜下直接观察到异物滞留,并确认其形态及解剖位置(诊断特异性100%)。
- 手术探查:对于穿孔或内镜无法到达部位的异物,术中直视确认(适用于5%-10%复杂病例)。
-
必须条件:
- 明确异物摄入史:患者或目击者准确描述异物种类(如硬币、鱼刺)及摄入时间。
- 典型症状体征:
- 吞咽困难/疼痛(食管异物)
- 腹痛伴呕吐(胃/肠梗阻)
- 腹膜刺激征(穿孔并发症)
-
支持条件:
- 影像学证据:
- X线显示不透光异物(金属、纽扣电池等,敏感性60-90%)
- CT显示透光异物(塑料、木片等,敏感性70-100%)
- 实验室异常:
- 白细胞>12×10⁹/L(提示感染,阳性率20-30%)
- CRP>50 mg/L(提示组织损伤,阳性率30-40%)
- 影像学证据: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消化道异物检查体系
├─ 影像学检查
│ ├─ X线平片(首选筛查)
│ ├─ CT扫描(复杂病例)
│ └─ 超声(儿童/孕妇)
├─ 内镜检查
│ ├─ 胃镜(食管/胃异物)
│ └─ 肠镜(结肠异物)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CRP
└─ 凝血功能(术前评估)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阳性:发现金属异物或气腹征→立即安排内镜/手术
- 阴性但症状明显→升级CT检查
-
CT扫描:
- 层厚≤2 mm扫描可识别5 mm以上透光异物
- 发现肠壁增厚/游离气体→提示穿孔可能
-
内镜检查:
- 食管近端异物→硬质食管镜
- 胃/十二指肠异物→软式胃镜(取物成功率>95%)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白细胞计数:
- >12×10⁹/L:提示继发感染(如腹膜炎),需立即抗生素治疗
- <4×10⁹/L:警惕免疫抑制患者的机会性感染
-
C反应蛋白(CRP):
- >100 mg/L:提示严重组织损伤或脓肿形成,需增强CT评估
-
血红蛋白:
- 进行性下降(24小时内↓2 g/dL):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紧急内镜止血
-
凝血功能:
- INR>1.5:内镜取异物前需纠正凝血状态,防止操作相关出血
四、诊断流程总结
-
优先级评估:
- 纽扣电池、尖锐异物、磁性异物→需4小时内处理
- 钝性金属异物(如硬币)→可观察24小时
-
儿童特殊处理:
- 无症状者需连续X线监测(每6小时)直至排出
- 滞留胃部>48小时→胃镜干预
-
并发症预警:
- 腹痛加剧+发热→立即CT排查穿孔
- 呕血/黑便→紧急内镜检查
参考文献: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消化道异物处理指南(2022)
-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异物管理临床指南(2021)
- 《急诊医学》(第9版)急腹症章节
- 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异物取出共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