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小腿水平未特指血管的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blood vessels at lower leg level

更新时间:2025-06-18 18:35:29
编码NC95.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blood vessels at lower leg level、位于小腿水平未特指血管的损伤、位于小腿水平的血管损伤
缩写NC95Z、小腿血管损伤
别名小腿血管伤、小腿血管断裂、小腿血管破裂、小腿血管创伤、小腿血管撕裂、小腿血肿

(NC95.Z)位于小腿水平未特指血管的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手术探查或血管造影直视确认
    • 手术中直接观察到血管破裂、撕裂或血栓形成
    • 血管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溢、血管中断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1. 明确创伤史

    • 近期(≤72小时)小腿区域遭受:
      • 锐器伤(切割、穿刺)
      • 钝器伤(撞击、碾压)
      • 高能量损伤(车祸、高处坠落)
  2. 至少两项核心体征

    •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进行性肿胀伴张力性血肿(周径增加≥2cm)
    •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
    • 皮肤温度差>2℃(患侧比对侧)

支持条件

  1. 典型症状组合(满足两项):

    • 损伤区剧痛(VAS评分≥7分)
    • 感觉异常(麻木/刺痛)
    • 主动背屈障碍(踝关节活动度<50%)
  2. 影像学阈值

    • 超声显示血流速度差>40%(动脉)或静脉返流时间>0.5秒
    • CTA显示血管截面积减少>50%
  3. 实验室警报值

    • 乳酸>4 mmol/L
    • 血红蛋白24小时内下降>20g/L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体格检查) A --> B2(踝肱指数ABI) B1 --> C1[脉搏触诊] B1 --> C2[皮温测定] B1 --> C3[筋膜室压力] B2 --> D[ABI<0.9]

A --> E[影像学检查] E --> F1(超声多普勒) E --> F2(CTA) E --> F3(DSA)

F1 --> G1[血流速度] F1 --> G2[血栓形成] F2 --> G3[血管连续性] F3 --> G4[金标准确认]

A --> H[实验室监测] H --> I1(血常规) H --> I2(凝血功能) H --> I3(血气分析)

判断逻辑

  1. 踝肱指数(ABI)

    • 正常值0.9-1.3 → <0.9提示动脉损伤
    • 需双侧对比,差值>0.15有诊断意义
  2. 彩色多普勒超声

    • 动脉损伤: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或流速差>40%
    • 静脉损伤:返流时间>0.5秒或血流信号中断
  3. CT血管成像(CTA)

    • 直接征象:血管壁不规则、造影剂外溢
    • 间接征象:软组织血肿>3cm压迫血管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确诊血管断裂/栓塞的金标准
    • 适应证:ABI<0.6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红蛋白 男性130-175g/L
女性120-150g/L
↓>20g/L/24h:提示活动性出血
需紧急干预
乳酸 0.5-2.2 mmol/L >4 mmol/L:组织灌注不足
>6 mmol/L:缺血坏死风险
D-二聚体 <0.5 mg/L ↑>5 mg/L:提示静脉血栓形成
需结合影像学确认
凝血酶原时间(PT) 11-13.5秒 ↑>18秒:凝血功能障碍
警惕创伤性凝血病
肌酸激酶(CK) 男性38-174 U/L
女性26-140 U/L
↑>1000 U/L:肌肉广泛损伤
提示筋膜室综合征风险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黄金时间窗:动脉损伤需6小时内确诊并干预
  2. 渐进式检查策略
    • 低风险(ABI>0.9)→ 超声监测
    • 中风险(ABI 0.6-0.9)→ CTA
    • 高风险(ABI<0.6)→ 直接DSA
  3. 警惕筋膜室综合征
    • 压力>30mmHg或ΔP<30mmHg需紧急筋膜切开

参考文献

  1. 《创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血管损伤章节
  2. EAST实践指南:四肢血管损伤诊断与管理(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20)
  3. 国际血管联盟(IUA)《急性肢体缺血诊疗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