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前臂的浅表性损伤Other specified Superficial injury of forearm

更新时间:2025-06-19 04:09:04
编码NC30.Y

关键词

索引词Superficial injury of forearm、其他特指的前臂的浅表性损伤、前臂其他或未特指部位的非热性水泡、前臂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无毒昆虫叮咬、前臂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浅表异物、前臂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碎片、肘浅表损伤、肘部血肿、前臂血肿
缩写QTFDX-QTSD、QTSD
别名特殊类型的前臂挫伤、特定前臂擦伤、前臂特定浅表损伤

其他特指的前臂浅表性损伤 (NC30.Y)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评估确诊:通过典型体征(皮肤损伤+功能障碍)结合明确外伤史直接诊断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应用指南》创伤章节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前臂定位:损伤严格局限于前臂区域(肘关节至腕关节)
    • 浅表性特征
      • 仅累及表皮/真皮层(擦伤、挫伤、浅裂伤)
      • 无深部组织受累(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完整)
    • 创伤机制:明确的外力作用史(跌倒/碰撞/摩擦)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症状三联征
      • 局部疼痛(VAS评分≥3分)
      • 可见肿胀(患侧周长比对侧增加≥5%)
      • 关节活动受限(活动范围减少≥15%)
    • 体征表现
      • 皮肤损伤体征(瘀斑直径≥2cm,水疱面积≥1cm²)
      • 无神经血管损伤征象(感觉/脉搏正常)
    • 影像学排除标准:X线确认无骨折/关节脱位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前臂浅表损伤评估] --> B{临床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视诊:皮肤损伤类型/范围] B --> B2[触诊:压痛/肿胀/异物] B --> B3[关节活动度测量]

C --> C1[X线平片] C --> C2[超声检查] C --> C3[MRI]

D --> D1[血常规] D --> D2[炎症标志物] D --> D3[分泌物培养]

判断逻辑:

  1. 临床检查为首选

    • 视诊确定损伤类型(擦伤/挫伤/裂伤)
    • 触诊评估肿胀程度和异物存在
    • 关节活动度测试发现功能障碍
  2. 影像学阶梯应用

    • X线(首选):排除隐匿性骨折(阳性率30-50%)
    • 超声:鉴别血肿/异物(深度≤5mm,准确率85%)
    • MRI:仅限疑似肌腱损伤(敏感度>95%)
  3. 实验室检查指征

    • 仅当出现感染征象(红肿热痛加重/脓性分泌物)时启动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及处理建议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0×10⁹/L:提示感染,需伤口培养
- 中性粒细胞% 40-75% >75%:细菌感染可能,考虑预防性抗生素
CRP <5 mg/L >20 mg/L:强烈提示感染,需清创处理
分泌物培养 无菌 阳性:根据药敏选择靶向抗生素
PCT <0.05 μg/L >0.5 μg/L:全身感染风险,需住院观察

关键解读原则:

  • 90%病例无需实验室检查
  • 异常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
    • 单纯白细胞升高无感染体征 → 观察
    • CRP>20mg/L伴化脓 → 立即清创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外伤史 + 前臂定位 + 浅表损伤体征
  2. 检查选择逻辑
    • 首选临床评估 → 可疑骨折拍X线 → 感染征象查CRP
  3. 鉴别重点
    • 深层组织损伤(超声/MRI)
    • 感染性并发症(CRP/培养)

权威依据

  • 《WHO创伤初级处理指南》(2023版)
  • 《AAOS四肢软组织损伤诊疗共识》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伤专题综述(2024;390: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