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颈部开放性伤口Other specified Open wound of neck

更新时间:2025-06-19 04:41:07
编码NA21.Y

关键词

索引词Open wound of neck、其他特指的颈部开放性伤口、锁骨上区开放性伤口、颈项开放性伤口、颈部开放性伤口后遗症、颈部开放伤的远期效应
缩写其他特指颈部开放性伤口、其他特指颈部开放伤
别名Other-specified-open-wound-of-neck、锁骨上开放性伤口、颈项开放性创口、颈部开放性创口后遗症、颈部开放伤远期效应

其他特指的颈部开放性伤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直接可视化确认
      • 手术探查或内镜检查(喉镜/支气管镜)直接观察到颈部脏器(气管、食管、血管)与外界相通的穿透性伤口。
      • 影像学确认异物穿透颈部筋膜层(如CT显示异物位于颈深间隙)。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开放性伤口特征
      • 颈部皮肤全层破损,伤口深度达皮下组织或更深层结构。
      • 存在活动性出血、气体溢出(皮下气肿)或乳糜液渗出。
    • 解剖分区定位
      • 明确伤口位于颈部三区之一(Ⅰ区:胸骨上窝-环状软骨;Ⅱ区:环状软骨-下颌角;Ⅲ区:下颌角-颅底)。
  3. 支持条件(加强诊断证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喉/气管损伤)或吞咽障碍(食管损伤)。
      • 神经损伤体征:声音嘶哑(喉返神经)、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链)。
    • 影像学支持
      • CT显示:异物位置、皮下气肿、血管损伤征象(造影剂外泄)。
      • X线显示:颈椎骨折或纵隔气肿(阈值:气体宽度>2mm)。
    • 实验室预警指标
      •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24小时内降幅>20g/L)提示活动性出血。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颈部开放性伤口评估] --> B[初步评估] A --> C[专科评估] B --> B1[生命体征监测] B --> B2[伤口初步检查] B --> B3[神经系统筛查] C --> C1[影像学检查] C --> C2[内镜检查] C --> C3[血管评估] C1 --> C11[X线] C1 --> C12[CT] C1 --> C13[CTA] C2 --> C21[喉镜] C2 --> C22[支气管镜] C2 --> C23[食管镜] C3 --> C31[超声多普勒] C3 --> C32[DSA]

判断逻辑

  1. X线检查

    • 优先用于排除颈椎骨折/脱位(敏感性60%)。
    • 皮下气肿提示气管/食管破裂(需CT进一步确认)。
  2. CT/CTA

    • 金标准组合
      • 非增强CT:评估异物位置、气肿范围(敏感性90%)。
      • CTA:血管损伤诊断(特异性95%,依据《放射学》2021)。
    • 关键指标:
      • 血管损伤征象:管腔不规则、造影剂外泄。
      • 阳性结果需立即手术干预。
  3. 内镜检查

    • 喉镜/支气管镜
      • 直接观察声带运动(喉返神经损伤诊断)。
      • 气管破损特征:黏膜撕裂≥1cm伴气泡溢出。
    • 食管造影/内镜
      • 泛影葡胺造影剂外泄确诊食管破裂(避免钡剂)。
  4. 血管评估

    • 超声多普勒
      • 初筛颈动脉损伤(血流速度>200cm/s提示狭窄)。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金标准,用于CTA不确定病例。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血红蛋白 男性130-175 g/L
女性120-150 g/L
↓>20g/L/24h:活动性出血
↓<60g/L:休克风险
紧急输血+手术探查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5×10⁹/L:感染或组织坏死 广谱抗生素+清创
C反应蛋白(CRP) <5 mg/L ↑>50 mg/L: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 感染源控制+抗感染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 PaO₂>80 mmHg ↓<60 mmHg:气道梗阻或血气胸 立即建立人工气道
乳糜试验 阴性 伤口渗出液阳性:胸导管损伤 手术结扎+低脂饮食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直接可视化伤口穿透深部结构(手术/内镜)或影像学确认关键损伤(CTA/CT)。
  • 检查优先级
    1. 稳定生命体征 → 2. 快速影像学评估(CT/CTA) → 3. 针对性内镜检查。
  • 实验室预警:血红蛋白骤降、CRP骤升需立即干预。
  • 多学科协作:需耳鼻喉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 A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指南》(第10版)
  • 《创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急诊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023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