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前臂开放性伤口Other specified Open wound of forearm
编码NC31.Y
关键词
索引词Open wound of forearm、其他特指的前臂开放性伤口、肘开放性伤口、肘部开放性伤口NOS、肘部开放性伤口,未提及并发症、肘部撕裂伤、前臂开放性伤口后遗症、前臂开放伤性伤口的晚期效应
缩写QTFDQFK、Other-specified-forearm-open-wound
别名前臂特定开放性伤口、前臂特指开放性损伤、前臂特别开放性伤口、前臂特殊开放性创伤、前臂明确开放性伤口
其他特指的前臂开放性伤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开放性伤口特征:
- 前臂皮肤全层裂伤,伴深层组织(皮下脂肪、肌肉或骨骼)暴露。
- 伤口类型符合"其他特指"分类(如工业机器夹伤、电锯伤、医源性损伤等)。
- 影像学证据:
- X线/CT显示异物残留(如金属碎片、玻璃等)或超声确认深部组织连续性破坏(如肌腱断裂)。
- 开放性伤口特征: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局部疼痛(VAS评分≥4分)。
- 活动性出血或渗血(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 合并神经损伤体征(两点辨别觉>6mm,特定肌群肌力下降)。
- 高危暴露史:
- 受伤前24小时内有特殊工具使用史(如电锯、冲压机械)。
- 近期接受前臂区域侵入性医疗操作(如静脉置管、手术)。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
- 单纯表皮擦伤(未穿透真皮层)。
- 标准化分类的开放性伤口(如NC31.0-NC31.4)。
- 烧伤、冻伤等特殊机制损伤。
- 需排除: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评估 ├── X线平片(首选) │ ├── 排除骨折 │ └── 检测金属/矿物异物 ├── 超声检查 │ ├── 评估肌腱连续性 │ └── 检测非金属异物 └── MRI/CT血管造影 ├── 神经损伤评估 └── 血管完整性检查
-
判断逻辑:
- X线:
- 阳性标准:发现骨皮质不连续(骨折)或高密度异物影(金属/玻璃)。
- 阴性需结合超声排除木质/塑料异物。
- 超声:
- 肌腱断裂特征:动态扫描时肌腱滑动消失,断端出现低回声区。
- 异物判断:后方声影伴强回声斑块(灵敏度92%,特异度85%)。
- MRI:
- 神经损伤征象:T2加权像显示神经束连续性中断伴周围高信号水肿。
- X线: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感染相关指标:
- 白细胞计数:
- >12×10⁹/L:提示细菌感染(阳性预测值78%)。
- <4×10⁹/L:警惕免疫抑制状态下的重症感染。
- CRP/PCT:
- CRP>50 mg/L且PCT>0.5 ng/mL:提示全身性感染(需血培养)。
- 白细胞计数:
-
凝血功能:
- INR>1.5:需调整止血方案,排除抗凝药物影响。
- 纤维蛋白原<2 g/L:提示凝血物质大量消耗,需补充治疗。
-
微生物检查:
- 伤口拭子培养:
- 革兰阳性球菌优势:提示皮肤源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 革兰阴性杆菌优势:需警惕水源性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
- 伤口拭子培养:
-
神经功能评估:
- 肌电图检查:
- 运动单位电位振幅下降>50%:提示轴索损伤。
- 纤颤电位阳性:提示失神经支配(伤后2周出现)。
- 肌电图检查:
四、诊疗流程图
患者就诊 → 初步评估(ABCs原则) → 伤口探查(无菌条件下) ├─ 发现异物/深部组织损伤 → 影像学检查 └─ 单纯表浅损伤 → 清创缝合 → 实验室检查(CRP/PCT+血常规) → 根据结果分级处理: Ⅰ级(无感染迹象):门诊处理 Ⅱ级(局部感染):口服抗生素+随访 Ⅲ级(全身感染):住院静脉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 《创伤外科学(第9版)》-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 《急诊伤口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23
- WHO《创伤后感染防控指南》2022版
- 《周围神经损伤诊疗规范》- 国家卫健委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