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包括踝)其他特指部位的骨折Other specified Fracture of lower leg, including ankle

更新时间:2025-06-19 05:36:38
编码NC92.Y

关键词

索引词Fracture of lower leg, including ankle、小腿(包括踝)其他特指部位的骨折、波特骨折,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踝关节骨折,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踝关节骨折脱位、踝关节骨折NOS、踝部骨折,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踝骨折NOS、小腿包括踝关节骨折后遗症、小腿骨折的晚期效应,包括踝关节
缩写NC92Y
别名波特骨折、踝关节骨折、踝部骨折、小腿骨折的晚期效应

小腿(包括踝)其他特指部位的骨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影像学确诊
    • X线平片(正位、侧位、斜位)或CT三维重建明确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2mm)。
    • MRI(T1/T2序列)确认隐匿性骨折或伴随的韧带/软组织损伤。

必须条件

  1. 核心临床表现
    • 创伤后立即出现负重功能障碍(无法站立或行走)。
    • 局部存在畸形(短缩/成角/旋转)或反常活动。
    • 沿骨折线剧烈压痛(压痛指数≥7/10 VAS评分)。

支持条件

  1. 典型症状组合
    • 肿胀(伤后6小时内进展)+瘀斑(24-72小时出现)+骨擦感(触诊阳性)。
    • 阈值:满足2项即增强诊断可能性(敏感性85%)。
  2. 高风险因素
    • 高龄(>65岁)合并骨质疏松(T值≤-2.5)。
    • 高能量创伤史(车祸/坠落≥3米)。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X线平片] A --> C[血常规+CRP] B --> D{骨折线是否明确?} D -->|是| E[制定治疗方案] D -->|否| F[进阶影像] F --> G[CT扫描] F --> H[MRI] G --> I[评估骨折粉碎程度] H --> J[检测隐匿骨折/软组织损伤] C --> K[白细胞>12×10⁹/L?] K -->|是| L[警惕开放性骨折感染] K -->|否| M[监测炎症进展]

判断逻辑

  1. X线平片
    • 首选正/侧/踝穴位三视图,骨折线宽度>2mm或成角>10°提示需手术干预。
    • 局限性:漏诊率15%(尤其是无移位骨折)。
  2. CT扫描
    • 层厚≤1mm,重建冠状/矢状面:关节面塌陷≥2mm需解剖复位。
    • 评估粉碎性骨折:骨块≥3片提示内固定难度增加。
  3. MRI
    • T2高信号:骨髓水肿(隐匿骨折)或韧带断裂(如距腓前韧带)。
    • STIR序列:软组织血肿范围>5cm需引流。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临床干预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2×10⁹/L:提示开放性骨折感染风险 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唑林+庆大霉素)
C反应蛋白(CRP) <5 mg/L >50 mg/L:预示创伤性炎症高峰(伤后48小时) 每24小时复查,持续升高需排查感染
血红蛋白 男130-175 g/L
女115-150 g/L
下降>20 g/L:提示隐性出血(如胫骨近端骨折失血可达1500ml) 输血指征:Hb<70 g/L
D-二聚体 <0.5 mg/L >5 mg/L:深静脉血栓高风险(骨折后制动患者) 启动低分子肝素预防(如依诺肝素40mg qd)
血钙 2.1-2.6 mmol/L <2.0 mmol/L: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愈合延迟信号 补充钙剂+维生素D3(每日钙1200mg+D3 800IU)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
    • 金标准影像学(X线/CT)发现骨折 → 结合必须条件(畸形+功能障碍)→ 确诊。
  2. 复杂病例处理
    • 疑似隐匿骨折:CRP>30 mg/L + MRI骨髓水肿 → 按骨折处理。
    • 开放性骨折:白细胞>12×10⁹/L + 创面污染 → 急诊清创+抗感染。
  3. 实验室预警
    • Hb骤降→排查血管损伤;D-二聚体飙升→启动抗凝;CRP持续高→监测感染。

参考文献

  • 《实用骨科学》(第4版)创伤分册
  • AAOS《成人小腿骨折诊疗指南》(2023版)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开放性骨折感染防治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