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位于小腿水平后部肌群的其他肌肉、筋膜、肌腱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other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of posterior muscle group at lower leg level
编码NC96.1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other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of posterior muscle group at lower leg level、其他特指的位于小腿水平后部肌群的其他肌肉、筋膜、肌腱的损伤、小腿水平后肌群肌肉损伤
缩写小腿后部肌群损伤、小腿后侧肌肉筋膜肌腱损伤
别名小腿后部肌肉伤、小腿后侧肌腱伤、小腿后侧筋膜伤、小腿后侧肌肉筋膜肌腱复合体损伤
其他特指的位于小腿水平后部肌群的其他肌肉、筋膜、肌腱的损伤(NC96.1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MRI显示小腿后部肌群(腓肠肌、比目鱼肌或相关筋膜/肌腱)的连续性中断、局部血肿或水肿(T2加权像高信号)。
- 动态超声检查发现肌肉或肌腱撕裂(部分或完全断裂),伴收缩功能异常。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损伤机制:运动中突发踝关节背屈+膝关节伸直(如跳跃落地、短跑冲刺)。
- 特征性疼痛与体征:
- 小腿后侧中下部深压痛(腓骨后方2-3横指处),抗阻跖屈疼痛加重。
- 单腿提踵困难或无法完成。
- 功能受限:步行时跛行,踝背屈活动度下降≥20%。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200 U/L)。
- 风险因素:存在肌肉柔韧性差、既往小腿损伤史或生物力学异常(如足旋前)。
- 慢性损伤证据:超声/MRI显示肌腱退变(胶原纤维紊乱、钙化灶)。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评估(病史+查体) │
└───────────────┘
↓
┌─────────────────────┐
│ 影像学检查 │
│ ├─ 超声(急性期首选) │
│ └─ MRI(复杂/慢性损伤) │
└─────────────────────┘
↓
┌─────────────────────┐
│ 实验室检查 │
│ ├─ 肌酸激酶(CK) │
│ └─ 炎症标志物(CRP/ESR) │
└─────────────────────┘ -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急性撕裂:肌纤维不连续、血肿形成(低回声区)。
- 慢性劳损:肌腱增厚伴回声不均(需与健侧对比)。
- 动态评估:抗阻收缩时观察肌腱滑动是否异常。
- MRI检查:
- T1加权像:评估解剖结构完整性(完全断裂可见“回缩征”)。
- T2加权像/STIR序列:检测水肿范围(高信号区域提示急性损伤)。
- 实验室检查:
- CK>500 U/L提示广泛肌肉损伤,但需排除其他肌病(如横纹肌溶解)。
- 超声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
肌酸激酶(CK):
- 正常范围:男性 38-174 U/L,女性 26-140 U/L。
- 异常意义:
- 200-500 U/L:提示局部肌肉损伤(如部分撕裂)。
- >500 U/L:需警惕广泛性损伤或多部位受累。
-
C反应蛋白(CRP):
- 正常值:<10 mg/L。
- 异常意义:
- 10-50 mg/L:支持急性炎症反应,但需鉴别感染性病因。
-
血沉(ESR):
- 正常值:男性<15 mm/h,女性<20 mm/h。
- 异常意义:
- 持续升高(>30 mm/h):提示慢性炎症或合并自身免疫反应(如感染后关节炎)。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急性损伤:优先选择超声检查(快速、动态评估),结合CK水平判断损伤范围。
- 慢性疼痛:推荐MRI明确退变程度,排除神经卡压或筋膜粘连。
- 鉴别诊断:需与跟腱断裂(Thompson试验阳性)、胫骨应力性骨折(压痛点在骨面)区分。
参考文献:
- 《中华运动医学杂志》小腿肌群损伤诊疗共识(2023);
- NIH肌肉骨骼损伤影像学评估指南(2022);
-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运动相关软组织损伤管理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