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颈动脉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carotid artery

更新时间:2025-06-18 19:04:09
编码NA60.0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carotid artery、其他特指的颈动脉损伤、颈动脉血肿、颈动脉穿孔、颈动脉穿刺伤
缩写其他特指颈动脉损伤、颈动脉伤、颈动脉损害
别名颈动脉创伤、颈动脉受损、颈动脉外伤、颈动脉意外伤害

其他特指的颈动脉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CTA(CT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壁连续性中断、造影剂外溢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血管壁穿孔、夹层或动静脉瘘(金标准,敏感度>95%)。
    • 手术探查确认
      • 开放性创伤中直视下观察到动脉壁全层损伤及活动性出血。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三联征(需同时满足两项):
      • 颈部开放性伤口伴搏动性出血或快速扩大的血肿(≥5cm直径)。
      • 神经系统缺损(Horner综合征、偏瘫、失语等)。
      • 低血容量性休克(收缩压<90mmHg,心率>100次/分)。
    • 医源性损伤标志
      • 颈部侵入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后突发颈部肿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手术证据,需满足:
      • 典型三联征中任意两项
      • 超声显示动脉壁连续性中断或血栓形成。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颈动脉损伤] --> B{初筛检查} B --> C[颈部超声] B --> D[颈部X线] C -->|血肿/血流异常| E[急诊CTA] D -->|异物/骨折| E E -->|确诊损伤| F[DSA介入治疗] E -->|阴性但高临床怀疑| G[MRI/MRA]

判断逻辑详解

  1. 颈部超声

    • 阳性标准:动脉壁不连续、假性动脉瘤(无回声囊腔)或动静脉瘘(高速湍流)。
    • 局限性:骨骼遮挡处(如颅底)检出率低,需CTA补充。
  2. CTA(首选)

    • 直接征象:造影剂外溢("喷泉征")、血管截断、内膜瓣。
    • 间接征象:血肿压迫气管偏移>1cm、颈动脉鞘脂肪间隙消失。
    • 假阴性处理:临床症状进展时需重复检查。
  3. DSA(金标准)

    • 介入诊断价值:动态显示造影剂渗漏速度(区分小撕裂vs穿孔)。
    • 治疗联动:确诊同时可进行栓塞/覆膜支架置入。
  4. MRI/MRA

    • 适用场景:闭合性损伤评估神经压迫(如迷走神经水肿)。
    • 禁忌:体内金属植入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禁用。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全血细胞计数

    • 血红蛋白<100g/L:提示活动性失血(每下降10g/L≈失血500ml)。
    • 血小板<100×10⁹/L:警惕创伤性凝血病,需紧急输注血小板。
  2.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1.5倍:提示消耗性凝血障碍,需补充凝血因子。
    • D-二聚体>5mg/L:血管内膜损伤标志,但需排除肺栓塞。
  3. 动脉血气分析

    • BE<-5mmol/L:代谢性酸中毒,提示持续低灌注。
    • PaO₂<60mmHg:气道受压或误吸风险预警。
  4. 心肌酶谱

    • 肌钙蛋白升高:脑血流不足继发心肌损伤,预示不良预后。

四、诊断流程核心要点

  1. 时间窗管理
    • 开放性损伤:立即手术探查(黄金1小时)。
    • 闭合性损伤:完成CTA≤30分钟。
  2. 损伤分级导向
    • AASTⅠ级(小撕裂):抗凝治疗+影像监测。
    • AASTⅤ级(血管断裂):急诊血管重建。
  3. 陷阱规避
    • 假阴性风险:初始CTA阴性者,6小时内重复超声。
    • 医源性损伤:操作后迟发出血需二次DSA。

参考文献

  • A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指南》(第11版)
  • ESVS《颈动脉及椎动脉损伤管理指南》
  •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创伤性颈动脉损伤分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