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blood vessels of thorax
编码NB30.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blood vessels of thorax、胸部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奇静脉损伤、乳房动脉损伤、乳房静脉损伤、冠状动脉损伤
缩写胸部血管损伤、胸-血-损
别名胸部特定血管伤、胸血管伤、胸腔血管损害
胸部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NB3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CT血管造影(CTA)阳性:
- 显示血管壁连续性中断、造影剂外渗、假性动脉瘤形成或血管夹层等直接征象。
- 术中直视确认:
- 手术探查发现奇静脉、胸廓内动脉/静脉或冠状动脉等特定血管的撕裂、断裂或穿透性损伤。
- CT血管造影(CTA)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急性创伤史:
- 明确存在胸部穿透伤(刀刺/枪弹伤)或钝性伤(交通事故/坠落伤),且损伤机制与血管解剖位置相符。
- 进行性失血征象:
- 血红蛋白24小时内下降≥20g/L,伴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1.0。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CTA显示造影剂外渗或血管壁缺损(需排除伪影)。
- 急性创伤史: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突发撕裂样胸痛(VAS≥7分) +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分) + 心动过速(心率>100bpm)。
- 纵隔压迫体征:
- 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压)或吞咽困难(食管受压)。
- 实验室预警指标:
- 乳酸>4mmol/L + 碱剩余<-6mmol/L,提示持续失血性休克。
- 典型症状组合: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1(胸部X线) A --> B2(床旁超声) B1 --> C1[纵隔增宽/血胸] B2 --> C2[心包积液/血管周围血肿] C1 & C2 --> D[增强CT血管造影] D --> E1[确诊:血管断裂/外渗] D --> E2[可疑:血管壁不规则] E2 --> F[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F --> G[最终确诊]
判断逻辑详解:
-
胸部X线:
- 纵隔增宽(>8cm)提示纵隔血肿,血胸(肋膈角消失)需定量评估。
- 阴性不排除损伤:灵敏度仅60%,需结合其他检查。
-
超声多普勒:
- 心包填塞征(舒张期右室塌陷)提示冠状动脉损伤可能。
- 动静脉瘘特征:低阻高速血流频谱(PSV>200cm/s)。
-
CT血管造影(CTA):
- 直接征象:造影剂外渗(活动性出血)、血管截断征。
- 间接征象:血管周围血肿(>5mm厚)、假性动脉瘤(瘤颈>3mm)。
- 假阴性风险:微小内膜撕裂需DSA确认。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金标准替代方案:可发现CTA漏诊的<2mm血管破口,同时可行栓塞治疗。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红蛋白 | 男性130-175g/L 女性120-150g/L |
↓>20g/L/24h:提示活动性出血 ↓<10g/L:可能为血液稀释 |
Hb<70g/L紧急输血 |
血清乳酸 | 0.5-1.6mmol/L | >4mmol/L:组织低灌注 >10mmol/L:高死亡风险 |
持续升高需手术探查 |
凝血功能 | PT 11-13.5秒 APTT 25-35秒 |
PT>15秒+APTT>40秒:凝血因子消耗 FIB<1.5g/L:纤溶亢进 |
补充凝血因子+抗纤溶治疗 |
D-二聚体 | <0.5mg/L | >5mg/L:提示广泛血管内皮损伤 | 结合影像学排除主动脉损伤 |
动脉血气 | BE -2~+2mmol/L | BE<-6mmol/L:代谢性酸中毒(失血性休克) | 扩容+纠正酸中毒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高度疑似病例:创伤史+失血体征 → 立即CTA检查
- CTA阳性:直接手术修复/介入栓塞
- CTA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
- 乳酸持续↑ + D-二聚体↑ → 行DSA检查
- 纵隔血肿进行性扩大 → 开胸探查
关键点:
- 冠状动脉损伤需15分钟内完成CTA,避免心肌梗死
- 奇静脉损伤优先选择介入栓塞(成功率>90%)
参考文献:
- A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指南》(第10版)
- 《胸外科急诊手术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
-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23;94(1):e45-e52(血管损伤影像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