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前臂水平的其他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其他特指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other flexor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forearm level

更新时间:2025-06-19 01:56:31
编码NC36.2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other flexor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forearm level、位于前臂水平的其他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其他特指的损伤
缩写NC36-2Y、N-C36-2Y
别名前臂屈肌损伤、前臂屈肌复合体损伤、前臂屈肌特殊损伤、前臂屈肌结构损伤、前臂屈肌特定损伤

位于前臂水平的其他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其他特指的损伤(NC36.2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MRI影像学证据:显示肌肉/肌腱部分或完全撕裂(T2加权像高信号水肿区,肌腱连续性中断)。
    • 术中直视确认:手术探查发现筋膜断裂或肌腱滑脱(≥50%纤维断裂)。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明确创伤史:急性外力撞击/过度拉伸史,或慢性重复性劳损史(≥3周)。
    • 典型症状三联征
      • 前臂掌侧定位性疼痛(VAS评分≥4)
      • 抗阻屈腕/屈指时疼痛加重(力量下降≥30%)
      • 局部压痛(压力阈值≤4kg/cm²)
    • 功能受限:腕关节屈曲活动度≤45°或握力≤50%健侧。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超声影像特征
      • 肌腱厚度增加≥20%(正常值:桡侧腕屈肌3-4mm)
      • 腱鞘积液(深度≥2mm)或钙化灶
    • 神经电生理异常
      • 正中/尺神经传导速度下降(≤45m/s)提示伴随神经损伤
    • 炎症标志物:CRP>5mg/L(排除感染性炎症)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体格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电生理检查] B --> B1[视诊:肿胀/瘀斑] B --> B2[触诊:压痛点定位] B --> B3[功能测试:抗阻屈腕/握力] C --> C1[X线:排除骨折] C --> C2[超声:肌腱连续性评估] C --> C3[MRI:软组织损伤分级] D --> D1[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D --> D2[肌电图:肌肉去神经化]

判断逻辑

  1. 超声 vs MRI
    • 超声首选筛查(敏感度85%):实时动态观察肌腱滑动性,但受操作者经验影响
    • MRI金标准(敏感度95%):精准显示肌腱撕裂分级(Ⅰ-Ⅲ级)及骨髓水肿
  2. 电生理检查指征
    • 当出现感觉异常/放射性疼痛时启动,异常结果需结合Tinel征
  3. 检查流程决策
    mermaid graph LR S[疑似损伤] --> T1{急性外伤?} T1 --是--> T2[X线+超声] T1 --否--> T3[超声+握力测试] T2 --阳性--> T4[MRI确诊] T3 --慢性疼痛--> T5[肌电图+神经传导]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C反应蛋白(CRP) <5 mg/L >5 mg/L提示慢性炎症或肌腱变性 排查自身免疫病,NSAIDs治疗
血沉(ESR) 男<15mm/h 女<20mm/h >30mm/h提示活动性炎症 联合CRP评估炎症程度
肌酸激酶(CK) 30-200 U/L >500 U/L提示肌肉急性损伤 休息+冰敷,监测横纹肌溶解风险
类风湿因子(RF) <14 IU/mL 阳性提示类风湿肌腱炎可能 转诊风湿科进一步评估
血钙 2.1-2.6 mmol/L <2.0 mmol/L影响肌腱修复 补充维生素D+钙剂

异常结果解读

  • CK显著升高:需警惕肌肉撕裂合并横纹肌溶解,查尿肌红蛋白
  • RF+CRP双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肌腱炎,需抗CCP抗体验证
  • 低血钙伴慢性疼痛:考虑代谢性肌腱病,补充钙剂并监测骨密度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级评估:创伤史+三联征 → 启动超声/X线
  2. 中度损伤:超声阳性 → MRI确认损伤分级
  3. 复杂病例:伴神经症状 → 肌电图+传导速度测定
  4. 实验室应用:仅当怀疑全身性疾病时启动CRP/RF等检测

权威依据

  • 《骨科运动医学软组织损伤诊疗指南》(AAOS 2023)
  • 《肌骨超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
  • ICD-11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标准(WHO 2024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