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其他特指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ies to unspecified part of trunk, limb or body region
编码ND5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ies to unspecified part of trunk, limb or body region、躯干、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其他特指的损伤、未特指身体区域损伤后遗症、未特指身体区域的损伤后遗症、未特指身体区域的挫伤后遗症、未特指身体区域的骨折后遗症、未特指身体区域的肌肉损伤后遗症、躯体钝性伤、躯干钝力伤、躯干钝性撞击、背部枪伤
别名未特指部位其他特指损伤、未特指身体区域其他特指损伤、未特指身体部位其他特指损伤、躯干四肢或身体其他特指损伤、未特指身体区域其他特定损伤、未特指身体部位其他特定损伤、未特指部位其他特定损伤、躯干四肢或身体其他特定损伤
躯干、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其他特指的损伤(ND5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外伤史:发病前24小时内存在直接暴力作用(如撞击、跌落、挤压等)。
- 影像学证据:
- X线/CT显示骨折线(如线性、粉碎性骨折)。
- MRI证实韧带撕裂、肌肉断裂或神经压迫。
- 超声提示血肿或深部软组织损伤。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
- 损伤部位疼痛(VAS评分≥4分)。
- 活动受限(关节活动度减少≥30%)。
- 肿胀(局部周径较健侧增加≥2 cm)。
- 体征:
- 压痛(触诊阳性)。
- 畸形(肉眼可见的肢体变形或不对称)。
- 神经/血管损伤征象(如感觉异常、脉搏减弱)。
- 典型症状:
-
排除标准:
- 排除病理性骨折(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
- 排除非机械性损伤(如烧伤、化学腐蚀)。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X线平片(首选)
│ └─骨折、关节脱位
├─CT扫描(复杂骨折评估)
│ └─关节内骨折、粉碎性骨折
├─MRI(软组织损伤评估)
│ └─韧带撕裂、神经压迫、肌肉水肿
└─超声(动态监测)
└─血肿、肌腱损伤 -
判断逻辑:
- X线:若显示骨折线或关节对位异常,可直接确诊骨折/脱位。
- CT三维重建:用于评估骨折碎片移位程度,指导手术方案。
- MRI 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韧带部分/完全断裂(如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 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缺失提示血管损伤,需紧急处理。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开放性损伤继发感染。
- CRP升高(>50 mg/L):反映急性炎症反应,需警惕深部组织感染。
- D-二聚体升高(>500 μg/L):提示血栓风险,尤其见于长期制动患者。
-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需排查凝血障碍性疾病或抗凝药物影响。
-
肌酸激酶(CK):
- CK-MB升高:若伴胸痛,需排除创伤后心肌损伤。
-
尿液分析:
- 肌红蛋白尿:提示横纹肌溶解(见于严重挤压伤)。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结合外伤史、影像学证据及典型临床表现,优先使用X线/CT明确骨折,MRI评估软组织损伤。
- 实验室辅助:重点关注感染指标(WBC、CRP)及并发症标志物(D-二聚体、CK)。
- 动态评估:开放性损伤需每24小时复查炎症指标,血肿患者需超声监测体积变化。
参考文献: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指南》
《实用骨科学》(第5版)创伤章节
《中华创伤杂志》2022年四肢损伤诊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