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位于肩或上臂水平浅表静脉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superficial vein at shoulder or upper arm level
编码NC15.3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superficial vein at shoulder or upper arm level、其他特指的位于肩或上臂水平浅表静脉的损伤
缩写肩或上臂浅表静脉损伤、上肢浅表静脉伤
别名肩部浅表静脉特定损伤、上臂浅表静脉特定损伤、肩或上臂特定浅表静脉伤、肩或上臂水平其他特指浅表静脉损伤
其他特指的位于肩或上臂水平浅表静脉的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手术探查或血管造影直视证据:
- 术中直接观察到浅表静脉(如头静脉、贵要静脉分支)的破裂、血栓形成或管壁损伤。
- 血管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溢、静脉中断或血栓充盈缺损。
- 手术探查或血管造影直视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明确外伤史或医源性操作史:
- 锐器伤(刀具、玻璃等)、钝性撞击伤,或近期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记录。
- 典型局部体征:
- 损伤区域出现持续性暗红色渗血(开放性损伤)。
- 闭合性损伤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皮下血肿伴条索状硬结(血栓性静脉炎)。
- 影像学支持:
- 超声多普勒显示静脉壁连续性中断、血栓形成或血流信号消失。
- 明确外伤史或医源性操作史: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疼痛与功能障碍:
- 肩/上臂活动时疼痛加剧(VAS评分≥4分),伴关节活动度下降≥20%。
- 高危因素:
- 合并静脉脆弱性疾病(如静脉曲张、Ehlers-Danlos综合征)或凝血功能障碍(INR>1.5)。
- 实验室指标:
- D-二聚体>0.5 mg/L(提示血栓形成)。
- 疼痛与功能障碍: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体格检查] A --> C[病史采集] B --> D[局部出血/血肿] B --> E[触诊条索状硬结] C --> F[外伤/医源操作史] A --> G[影像学检查] G --> H[超声多普勒] G --> I[CT静脉成像] G --> J[MR静脉造影] A --> K[实验室检查] K --> L[全血细胞计数] K --> M[凝血功能] K --> N[D-二聚体] H --> O[手术探查/血管造影] -
判断逻辑:
- 超声多普勒:
- 解读:静脉壁中断或血栓形成(低回声填充)→支持静脉损伤;血流信号消失→提示完全阻塞。
- 与其他检查关系:阳性结果可避免侵入性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时需升级至CT/MR。
- CT静脉成像:
- 解读:造影剂外溢=活动性出血;静脉截断=完全断裂;附壁缺损=血栓。
- 优势:可同步评估深静脉/动脉损伤,排除合并伤。
- 实验室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Hb↓提示活动性出血;WBC↑>10×10⁹/L提示感染风险。
- 凝血功能:PT/INR延长→需纠正凝血障碍后再手术。
- 超声多普勒: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全血细胞计数:
- 血红蛋白(Hb)<130 g/L(男)/<120 g/L(女):
- 意义:提示活动性出血或血肿扩大,需紧急干预。
- 处理:输血阈值:Hb<70 g/L或症状性贫血。
- 白细胞计数>10×10⁹/L:
- 意义:可能并发感染(如穿刺部位蜂窝织炎)。
- 处理:加用广谱抗生素(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血红蛋白(Hb)<130 g/L(男)/<120 g/L(女):
-
凝血功能:
- INR>1.5:
- 意义:出血风险增加,尤其开放性损伤。
- 处理:静脉维生素K 5-10mg或FFP输注。
- D-二聚体>0.5 mg/L:
- 意义:提示静脉血栓形成,需抗凝治疗。
- 处理: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1mg/kg q12h)。
- INR>1.5: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
- 意义:反映组织损伤程度或早期感染。
- 处理:动态监测,若72h内持续升高需排查感染。
- CRP>10 mg/L: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确诊:依赖影像学(超声/CT)或手术直视证据。
- 必须条件:外伤史+典型体征(渗血/血肿/条索硬结)。
- 实验室作用:
- 凝血功能指导止血策略,D-二聚体提示血栓风险。
- 全血细胞计数评估出血量及感染风险。
- 避免漏诊:对闭合性损伤伴进行性血肿者,务必行超声筛查。
参考文献:
- 《创伤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TH《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指南》(2023)
- ACR《血管损伤影像学评估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