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上颌骨骨折Other specified Fracture of maxilla

更新时间:2025-06-18 21:29:05
编码NA02.4Y

关键词

索引词Fracture of maxilla、其他特指的上颌骨骨折、上颌矢状面骨折、上颌骨骨折、上颌牙槽嵴骨折、上颌窦骨折
别名颧弓骨折、鼻眶筛区骨折、牙槽突骨折、矢状骨折、水平骨折

其他特指的上颌骨骨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三维CT扫描
      • 显示骨折线位于上颌骨区域但不符合Le Fort I/II/III型分类标准(如牙槽突骨折、腭骨垂直板骨折等)。
      • 明确骨折移位方向(向下/向后/侧方)及累及范围(是否涉及鼻窦、眼眶或颅底)。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X线或CT确认上颌骨存在非典型骨折线(非Le Fort型)。
    • 外伤史
      • 明确的面部创伤史(交通事故、暴力打击、高处坠落等)。
    • 咬合关系紊乱
      • 临床检查证实前牙开合、反牙合或牙齿错位。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面部疼痛(VAS评分≥6分)+ 肿胀瘀斑 + 张口受限(张口度<30mm)。
    • 特殊体征
      • 眶周淤血("眼镜征")或局部骨擦感(触诊阳性)。
    • 并发症证据
      • 眶下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提示神经损伤)。
  4.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金标准 + 任意两项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无CT证据时,需同时满足:
      • 外伤史 + 咬合紊乱 + 至少两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初筛)
├─ 临床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张口度测量)
├─ X线平片(华氏位、颅底位)
二级检查(确诊)
└─ CT扫描(薄层轴位+冠状位+三维重建)
三级检查(并发症评估)
├─ 眼眶MRI(疑似视神经损伤)
└─ 咬合力检测(评估功能恢复)

判断逻辑

  1. X线平片
    • 阳性:显示骨折线但无法明确类型 → 升级至CT。
    • 阴性:临床高度怀疑时仍需CT(敏感度仅70%)。
  2. CT三维重建
    • 骨折线跨越≥2个解剖区(如牙槽突+上颌窦前壁) → 符合"其他特指"分类。
    • 移位>3mm → 手术指征。
  3. MRI
    • T2加权像显示眶下神经高信号 → 提示神经损伤。
  4. 咬合力检测
    • 患侧咬合力<健侧50% → 需功能重建手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注: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术前评估及并发症监测,非直接诊断依据。

  1.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开放性骨折感染风险,需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30g/L,女性<120g/L):警惕隐匿性出血,需补充CT血管造影。
  2. 凝血功能

    • INR>1.5:增加术中出血风险,需纠正后再手术。
  3. C反应蛋白(CRP)

    • >50mg/L:提示急性炎症反应,延迟手术至峰值下降。
  4. 电解质

    • 低钙血症(血钙<2.1mmol/L):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愈合延迟,需补充钙剂。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三维CT是分型确诊的金标准,必须结合外伤史及咬合紊乱。
  • 检查策略
    • 首选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特征。
    • MRI仅用于神经/软组织损伤评估。
  • 实验室意义
    • 血常规/凝血功能异常需优先处理,保障手术安全。
    • CRP监测指导手术时机选择。

参考文献

  • 《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 AO Foundation《颅颌面骨折治疗指南》(2023)
  • 中华口腔医学会《颌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