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或肱静脉撕裂Laceration of axillary or brachial vein
编码NC15.20
关键词
索引词Laceration of axillary or brachial vein、腋静脉或肱静脉撕裂
缩写腋肱静脉撕裂、上肢静脉撕裂
别名腋窝静脉撕裂、上臂静脉撕裂、肩部或上臂静脉撕裂
腋静脉或肱静脉撕裂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检查阳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管内血流中断或异常。
- CT血管成像(CTA)显示静脉壁损伤、撕裂或血肿形成。
- MRI显示血管壁损伤及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
- 影像学检查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局部疼痛:受伤部位通常伴有明显疼痛感,尤其是在肩部和上臂区域。
- 肿胀与瘀斑:随着出血增加,患处及其周围区域出现显著肿胀及皮下瘀斑。
- 功能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难以正常活动肩关节及上臂。
- 非典型症状:
- 感觉异常:沿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减退或过敏现象。
- 远端循环障碍:手指苍白、发绀甚至感觉麻木。
- 典型体征:
- 出血倾向:局部皮肤青紫、瘀斑,重者可见活动性出血点或创口。
- 肿胀与波动感:受伤部位常伴有显著肿胀及触痛,有时可触及波动感强烈的血肿包块。
- 皮肤颜色改变:远端肢体可能出现皮肤苍白或发绀。
- 非典型体征:
- 脉搏减弱或消失:严重的静脉撕裂可能导致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
- 温度下降:远端肢体因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出现温度下降。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受限)。
- 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如红细胞计数降低、D-二聚体升高)。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
- 异常意义:显示血管内血流中断或异常,有助于诊断静脉撕裂及血肿形成。
- CT血管成像(CTA):
- 异常意义:清晰显示血管结构及损伤程度,评估血肿范围及邻近组织的影响。
- MRI:
- 异常意义: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更详细地显示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
- 彩色多普勒超声:
-
临床鉴别检查:
- 创伤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是否有高能量外伤事件(如车祸、跌落)、骨折相关损伤或医源性原因,增强诊断指向性。
- 神经系统评估:
- 异常意义:评估是否存在伴随的神经损伤,特别是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 创伤史追溯:
-
功能评估:
- 肩关节及上臂活动度评估:
- 异常意义: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受限程度,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肩关节及上臂活动度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红细胞计数降低:提示急性失血,可能为静脉撕裂导致。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
凝血功能检查:
- D-二聚体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血栓形成,需进一步评估血栓风险。
-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提示凝血功能异常,需注意出血风险。
-
生化指标:
-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提示组织损伤和缺血。
- 肌酸激酶(CK)升高:提示肌肉损伤。
-
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
- 钾、钠、氯等电解质异常:提示体内代谢紊乱。
- 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肾脏功能受损,可能与严重失血或休克有关。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影像学证据(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I),结合典型症状及体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为主,结合创伤史追溯和神经系统评估,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生化指标,以便全面评估病情。
权威依据:《急诊医学》、《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学》等相关专业书籍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