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视束或视路损伤Injury of optic tract or pathways, bilateral

更新时间:2025-08-14 15:45:20
编码NA04.14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optic tract or pathways, bilateral、双侧视束或视路损伤
缩写BLOTI、BLOP
别名双侧视神经后段损伤、双侧视交叉后损伤、双侧视觉通路障碍、双侧视径损伤

双侧视束或视路损伤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1. 视野缺失

    • 双侧同向偏盲(双眼对侧视野缺损),是视束损伤的特征性表现,出现几率高(70%-90%)。与视放射损伤不同,缺损边界可不规则且不对称。
  2. 视力下降

    • 若未累及黄斑纤维束,中心视力可保留;若损伤范围广泛(如累及视交叉后全视路),可能出现中心视力下降,出现几率较低(10%-30%)。
  3. 对比敏感度下降

    • 患者可能报告难以区分不同灰度级别或色彩饱和度,出现几率中等(40%-60%)。
  4. 色觉异常

    • 部分病人会出现颜色识别困难,尤其是红色和绿色感知能力减弱,出现几率较低(10%-3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1. 眼底改变

    • 早期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约在损伤后3-4个月,可发生下行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逆行性变性),出现几率中等(40%-60%)。
  2. 瞳孔反应改变

    • 若单侧视束损伤可出现Wernicke偏盲性瞳孔强直(光线照射缺损侧视网膜时瞳孔反应减弱),但双侧对称损伤时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正常。
  3. 视盘形态正常

    • 急性期视盘无水肿或萎缩,与视神经直接损伤相鉴别,出现几率高(>9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视觉诱发电位(VEP)

    • 显示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幅降低,提示视通路传导功能受损,异常率高(80%-95%)。
  2. 磁共振成像(MRI)

    • 可显示视束增粗/变细、信号异常(如T2高信号)或占位性病变,需结合DWI/ADC序列评估急性缺血性损伤,异常率高(80%-95%)。
  3. 视野检查

    • 标准自动视野计可明确同向偏盲类型,典型表现为完全性/不完全性对侧同向象限盲或偏盲,异常率高(80%-95%)。

注:临床表现因病因、病变范围及患者个体差异而异。以上信息基于现有医学文献综述整理而成,具体个案分析还需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检结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