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髋部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of hip
编码NC76.0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of hip、未特指的髋部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髋部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
缩写髋部肌肉损伤、髋部筋膜损伤、髋部肌腱损伤
别名髋关节周围肌肉损伤、髋关节周围筋膜损伤、髋关节周围肌腱损伤、不明原因髋部肌肉筋膜肌腱损伤
未特指的髋部肌肉、筋膜或肌腱损伤(NC76.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MRI影像学确认:T2加权像显示肌肉/肌腱连续性中断伴高信号水肿(敏感性95%-100%)。
- 术中直视确认:手术探查发现肌肉纤维断裂、肌腱部分/完全撕裂或筋膜层分离(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者)。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疼痛模式:活动性髋部深部钝痛或锐痛(屈曲/外展时加重),且静息痛≤20%。
- 客观功能受限:符合以下任意两项:
- 髋关节内旋角度≤15°(正常20°-35°)
- Trendelenburg征阳性(骨盆倾斜>2cm)
- 徒手肌力测试患侧肌力≤4级(5级标准)
- 创伤或劳损史:急性外伤(跌倒/撞击)或慢性过度使用史(如长跑运动员)。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触诊阳性:髂前上棘/大转子区压痛(VAS≥4分)。
- 动态测试阳性:抗阻屈曲或外展诱发剧痛(特异性>90%)。
- 超声支持证据:肌肉回声不均或肌腱厚度异常(>6mm)。
- 病程特征:症状持续>72小时且进行性加重。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1(病史与体格检查) A --> B2(疼痛诱发试验) B1 --> C1[压痛定位] B1 --> C2[关节活动度测量] B2 --> C3[抗阻屈曲试验] B2 --> C4[单腿站立测试]
D[影像学检查] --> E1(首选超声)
D --> E2(金标准MRI)
E1 --> F1[表浅结构评估]
E2 --> F2[深层损伤分层]
G[鉴别检查] --> H1(X线排除骨折)
G --> H2(CRP/ESR排除感染)
判断逻辑:
-
超声:
- 表浅结构优先:首选评估阔筋膜张肌/臀大肌(探头频率7-15MHz),异常表现:
- 肌腱厚度>6mm或局部低回声区(提示水肿/撕裂)。
- 阴性仍需MRI:深部肌群(梨状肌/闭孔肌)需MRI补充。
- 表浅结构优先:首选评估阔筋膜张肌/臀大肌(探头频率7-15MHz),异常表现:
-
MRI:
- 分期诊断:
- 急性期(<2周):T2高信号水肿(敏感性98%)
- 慢性期(>6周):T1纤维化低信号(特异性85%)
- 损伤分级:
- Ⅰ级:肌纤维水肿无断裂(T2高信号<50%截面)
- Ⅱ级:部分撕裂(纤维中断+血肿信号)
- Ⅲ级:完全断裂(断端回缩>2cm)
- 分期诊断:
-
功能测试:
- 抗阻试验定位法:
- 屈曲痛→髂腰肌损伤
- 外展痛→臀中肌损伤
- 内旋痛→内收肌群损伤
- 抗阻试验定位法: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5 mg/L或ESR>20 mm/h:
- 提示合并滑膜炎或感染(发生率10%-20%),需排除化脓性关节炎。
- 处理:加做关节液穿刺培养。
- CRP>5 mg/L或ESR>20 mm/h:
-
肌酸激酶(CK):
- CK>200 U/L:
- 提示广泛肌纤维损伤(急性撕裂),但需排除心肌梗死。
- 处理:48小时内复查,持续升高需手术评估。
- CK>200 U/L:
-
血常规:
- 白细胞>10×10⁹/L:
- 仅见于合并血肿感染,需紧急引流(发生率<5%)。
- 白细胞>10×10⁹/L: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
- 必须条件(典型疼痛+功能受限+创伤史) + MRI阳性 → 确诊
- 必须条件 + 超声阳性 + 支持条件≥2项 → 高度疑似(需MRI确认)
-
关键鉴别:
- 髋臼盂唇损伤:需关节镜鉴别
- 应力性骨折:X线/骨扫描排除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髋关节周围损伤诊疗共识》(2023版)
- 《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Radiology期刊(2024;311:230178)肌肉损伤MRI分级标准
- Br J Sports Med(2023;57:1125)髋部软组织损伤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