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异物Foreign body in nasal sinus
编码ND72.0
关键词
索引词Foreign body in nasal sinus、鼻窦内异物、鼻窦黏液窒息
同义词asphyxia on mucus in nasal sinus
缩写NSFB、Nasal-Sinus-Foreign-Body
别名鼻窦里的异物、鼻腔内的异物、鼻子里的异物
鼻窦内异物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影像学直接证据:鼻窦CT平扫显示鼻窦腔隙内明确异物影(金属、高密度或软组织密度),伴周围黏膜增厚或窦腔浑浊。
- 内镜直视证据:鼻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到异物并成功取出,同时符合异物性状与影像学特征。
-
必须条件:
- 单侧鼻部症状:持续单侧鼻塞、脓血性分泌物或腐臭味鼻腔分泌物。
- 异物暴露史:明确的外伤史、鼻腔异物误塞史(儿童常见)或近期鼻部手术史。
-
支持条件:
- 疼痛特征:同侧面部压痛或放射痛,疼痛程度与体位变化相关(如低头加重)。
- 炎症指标: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0×10⁹/L或中性粒细胞比例>75%(提示继发感染)。
- 嗅觉异常:主观嗅觉减退客观验证(如T&T嗅觉测试评分≥5.0)。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影像学检查
│ ├─鼻窦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
│ └─X线侧位片(仅限金属异物筛查)
├─内镜检查
│ ├─前鼻镜(初步筛查)
│ └─鼻内镜(深部异物探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
└─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
判断逻辑:
- CT扫描:
- 高密度影(HU值>100):直接提示金属或钙化异物,需评估异物与重要结构(如视神经管)的距离。
- 软组织影伴气液平面:提示异物合并急性鼻窦炎,需与肿瘤鉴别。
- 鼻内镜:
- 发现异物后需评估黏膜损伤程度:Ⅰ度(充血水肿)、Ⅱ度(溃疡形成)、Ⅲ度(骨质暴露)。
- X线侧位片:
- 阳性结果可快速确认金属异物,但阴性不能排除低密度异物(需结合CT)。
- CT扫描: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12×10⁹/L:提示并发急性细菌性鼻窦炎,需启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C反应蛋白>50 mg/L:反映炎症活动度,持续升高需警惕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
分泌物培养:
- 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提示异物滞留>72小时,需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他啶。
- 厌氧菌(如普雷沃菌)阳性:建议联合甲硝唑治疗,并评估是否形成生物膜。
-
凝血功能(仅术前评估):
- INR>1.5:需调整异物取出术方案,优先选择内镜下微创操作。
四、总结
- 确诊关键:影像学(CT)与内镜的联合应用,避免漏诊深部或低密度异物。
- 检查选择:儿童首选无创CT,金属异物可先用X线筛查;内镜检查需在充分表面麻醉下进行。
- 实验室价值:重在评估感染状态和指导抗菌治疗,而非直接诊断异物本身。
权威依据: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鼻窦异物诊疗共识(2022)
欧洲鼻科学会(EPOS)鼻窦炎管理指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