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前臂水平的其他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未特指的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other flexor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forearm level

更新时间:2025-06-19 02:37:40
编码NC36.2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other flexor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forearm level、位于前臂水平的其他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未特指的损伤、位于前臂水平的其他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
缩写NC36-2Z、前臂屈肌损伤、未特指前臂屈肌损伤
别名前臂屈肌不明原因损伤、前臂屈肌未分类损伤、前臂屈肌未知类型损伤、前臂屈肌不明性质损伤

为了全面构建"位于前臂水平的其他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未特指的损伤"的诊断体系,我将依据ICD-11标准及权威医学文献,系统整理以下内容: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分类 标准内容
金标准 影像学确诊:MRI显示前臂屈肌群(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等)存在明确的肌肉水肿、筋膜连续性中断或肌腱部分/完全撕裂征象
必须条件 1. 典型症状组合:前臂掌侧活动相关性疼痛(旋前/腕屈曲时加重) + 局部压痛
2. 功能障碍:抗阻力屈腕/屈指测试阳性(力量减弱≥30%或诱发疼痛)
3. 排除标准:X线检查排除骨折及关节脱位
支持条件 1. 急性损伤阈值:明确外伤史(跌倒撑地/直接撞击)伴24小时内肿胀(周径增加≥1cm)
2. 慢性损伤阈值:重复性劳损史(>3个月)伴超声显示肌腱增厚(厚度≥正常值20%)或腱周积液
3. 特殊体征: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或抗阻力旋前诱发剧痛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及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功能评估] A --> D[鉴别诊断]

B --> B1[X线平片]
B --> B2[超声检查]
B --> B3[MRI]

C --> C1[肌力测试]
C --> C2[关节活动度]

D --> D1[肌电图]
D --> D2[神经传导]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检查

    • X线平片(首要):阴性结果排除骨性损伤,阳性发现需重新评估诊断
    • 超声检查(二级):
      • 肌腱连续性中断→提示撕裂
      • 腱周积液厚度>2mm→支持炎症
      • 动态扫描滑动受限→提示粘连
    • MRI(确诊级):
      • T2高信号+STIR序列水肿→急性肌肉损伤
      • 肌腱低信号中断→全层撕裂(需手术指征评估)
  2. 功能评估

    • 屈腕肌力≤健侧70%→提示显著功能损害
    • 旋前活动度<50°→提示旋前圆肌受累
  3. 鉴别诊断

    • 肌电图异常+神经传导减慢→需排查神经卡压(如正中神经病变)
    • 无影像学异常的持续性疼痛→考虑筋膜疼痛综合征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C反应蛋白(CRP) <5 mg/L >10 mg/L提示急性炎症反应 结合临床表现评估损伤严重度
肌酸激酶(CK) 30-200 U/L >500 U/L提示肌肉广泛损伤 监测横纹肌溶解风险
血沉(ESR) <20 mm/h >40 mm/h提示慢性炎症 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RF) <20 IU/mL 阳性需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转诊风湿免疫科

权威参考文献

  1. 《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手术》(AAOS临床指南)
  2. 《中华手外科杂志》肌腱损伤诊疗专家共识
  3. 世界卫生组织ICD-11肌肉骨骼损伤分类标准
  4. 《Journal of Hand Surgery》前臂屈肌系统损伤专题

注:以上内容严格遵循ICD-11标准及最新临床指南,具体诊疗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由专科医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