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司病,未特指Unspecified Yaws
编码1C1D.Z
关键词
索引词Yaws、雅司病,未特指、雅司病、雅司瘤、卡斯泰拉尼、印度痘、极细密螺旋体感染、雅司、雅司病 NOS
缩写YSB
别名雅斯病、Yaws-disease
雅司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皮损渗出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检出特征性螺旋体(极细密螺旋体)。
- 皮肤活检组织PCR检测出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pertenue特异性基因(如tpr基因)。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母雅司期:下肢无痛性硬结节→溃疡(覆黄色痂皮)。
- 二期雅司:多发性扁平疣状丘疹("覆盆子样"皮损)。
- 三期雅司:树胶肿样溃疡伴骨质溶解(如"军刀状胫骨")。
- 流行病学史:
- 生活在热带地区(非洲/东南亚/太平洋岛屿)。
- 与感染者皮肤直接接触史(尤其儿童间密切接触)。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皮损表现(任一分期)。
- 非密螺旋体血清学试验(RPR/VDRL)阳性(滴度≥1:8)。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雅司病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血清学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病理学检查]
B --> B1(暗视野显微镜) B --> B2(PCR检测)
C --> C1(非密螺旋体试验 RPR/VDRL) C --> C2(密螺旋体试验 TPHA/TPPA)
D --> D1(X线) D --> D2(CT/MRI)
E --> E1(皮肤活检)
判断逻辑:
- 暗视野显微镜:
- 皮损渗出液直接镜检见8-20μm螺旋体(灵敏度60%),阴性不排除诊断。
- 血清学试验:
- RPR/VDRL阳性:提示活动性感染,但需排除梅毒(特异性不足)。
- TPHA/TPPA阳性:确认密螺旋体感染,但不能区分雅司病与梅毒。
- 影像学:
- X线:骨膜炎/骨质溶解("虫蚀样"改变)支持三期诊断。
- MRI:软组织肿胀+骨膜强化提示早期骨感染。
- 皮肤活检:
- 真皮层浆细胞浸润+表皮增生(符合率>90%),银染色可显示螺旋体。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暗视野阳性:直接确诊雅司病(特异性100%)。
- PCR阳性:敏感度>95%,可早期诊断培养阴性病例。
-
血清学检查:
- RPR/VDRL滴度≥1:8:提示活动性感染(治疗后滴度下降4倍示治愈)。
- TPPA阳性+RPR阴性:可能为既往感染或假阳性。
-
病理学检查:
- 银染色检出螺旋体:确诊依据(需与梅毒病理鉴别)。
- 肉芽肿性炎症:提示三期病变(需结合临床)。
-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10 mg/L):反映疾病活动度,监测治疗反应。
- ESR增快(>20 mm/h):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病原学证据(暗视野/PCR),结合典型皮损特征。
- 辅助检查优先选择暗视野镜检(快速)和血清学(RPR筛查),影像学评估骨损害。
- 实验室异常意义:
- RPR滴度动态变化是治疗监测关键指标。
- 骨影像学异常需警惕三期病变(需强化治疗)。
参考文献:
WHO《雅司病消除指南》(202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雅司病诊疗共识(2022)
《临床感染病》密螺旋体病实验室诊断标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