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坏死性筋膜炎Unspecified Necrotising fasciitis
编码1B71.Z
关键词
索引词Necrotising fasciitis、未特指的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NOS
缩写NF
别名食肉菌感染、噬肉菌感染、肌肉溶解症、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未特指的坏死性筋膜炎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手术探查与组织病理学:
- 术中直接观察到筋膜层灰褐色坏死、无出血征象,伴脓性分泌物。
- 组织活检显示筋膜层广泛中性粒细胞浸润、微血管血栓形成及细菌集落(需氧/厌氧菌混合)。
- 手术探查与组织病理学:
-
必须条件(临床确诊核心):
- 进行性组织坏死体征:
- 24小时内皮肤从红斑进展为紫斑/血疱,伴疼痛-体征分离(疼痛程度远超红肿范围)。
- 触诊发现"木板样"硬结或皮下捻发音(产气菌感染征象)。
- 全身炎症反应:
- 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WBC>12×10⁹/L或<4×10⁹/L。
- 进行性组织坏死体征: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
- 影像学证据:
- CT/MRI显示筋膜层增厚(>3mm)、液体积聚或气体影(LRINEC评分≥6分)。
- 高危因素:
- 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或近期皮肤破损史(敏感性>70%)。
- 快速进展征象:
- 6小时内病变范围扩大>2cm(特异性>85%)。
- 影像学证据: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B --> D[血常规+CRP] B --> E[血培养] B --> F[创面涂片革兰染色] C --> G[超声] C --> H[CT/MRI] H --> I[手术指征评估] -
判断逻辑:
- 超声:
- 阳性标准:筋膜层低回声带(厚度>3mm)+ 液性暗区 → 提示早期坏死(敏感性75%)。
- 作用:快速床旁筛查,阴性结果不排除诊断。
- CT/MRI:
- CT判断:筋膜气体影(特异性95%)、强化缺失区 → 确诊坏死性改变。
- MRI判断:T2加权像筋膜高信号 + 脂肪抑制序列水肿 → 评估坏死范围。
- 创面涂片:
- 发现革兰阳性链球菌/阴性杆菌混合 → 支持混合感染(需立即覆盖广谱抗生素)。
- LRINEC评分:
- 综合CRP、WBC、Hb等6项参数 → ≥8分时坏死性筋膜炎概率92%。
- 超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 200 mg/L:
- 提示严重细菌感染,>48小时不降需警惕脓毒症(阳性预测值90%)。
- WBC > 20×10⁹/L 或 < 4×10⁹/L:
- 白细胞极度升高或减少均预示全身中毒反应,需紧急干预。
- 降钙素原(PCT)> 10 ng/mL:
- 强烈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指导抗生素升级。
- CRP > 200 mg/L:
-
代谢指标:
- 乳酸 > 4 mmol/L:
- 组织灌注不足标志,每升高1mmol/L死亡率增加20%。
- 肌酐升高 + 酸中毒(pH<7.3):
- 预示急性肾损伤,需启动肾脏替代治疗评估。
- 乳酸 > 4 mmol/L:
-
病原学检查:
- 血培养阳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 → 指导靶向抗生素治疗。
- 组织培养混合菌生长:
- 需氧菌+厌氧菌(如梭菌属) → 需联合克林霉素+碳青霉烯类。
- 血培养阳性: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手术探查发现筋膜坏死或组织病理学证据。
- 早期预警:疼痛-体征分离 + 皮肤快速进展性改变是最敏感临床标志。
- 关键辅助:CT/MRI评估坏死范围,LRINEC评分量化风险。
- 实验室重点:CRP/WBC动态监测炎症,乳酸评估组织灌注,培养指导抗感染。
参考文献:
- IDSA《皮肤软组织感染管理指南》(2023)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坏死性筋膜炎诊疗共识(2024)
- SURGINFECT工作组《坏死性筋膜炎急诊处理标准》(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