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Unspecifie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编码1D81.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未特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接吻病、γ疱疹病毒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腺热
缩写传单、IM、Infectious-Mononucleosis
别名传染性单核白血球过多症、Epstein-Barr-病毒感染、EBV-感染
未特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病原学检测:
- EBV特异性抗体检测:VCA-IgM阳性(急性感染标志)。
- CMV特异性抗体检测:CMV-IgM阳性(排除CMV感染)。
- 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液/唾液EBV-DNA PCR阳性(灵敏度>95%)。
- 病原学检测:
-
必须条件:
- 临床表现三联征:
- 发热(体温≥38℃,持续≥5天)。
- 咽峡炎(咽痛+扁桃体渗出/肿大)。
- 淋巴结肿大(颈后淋巴结直径≥1cm)。
- 实验室证据:
-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
-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4.0×10⁹/L。
- 临床表现三联征:
-
支持条件:
- 次要症状(满足≥2项):
- 乏力(持续>2周)。
- 肝脾肿大(影像学证实)。
- 转氨酶升高(ALT/AST>2倍正常值)。
- 皮疹(斑丘疹分布躯干/四肢)。
- 血清学阈值:
- 嗜异性抗体阳性(Monospot试验,成人灵敏度80%-90%)。
- EBNA-IgG阴性(排除既往感染)。
- 次要症状(满足≥2项):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B A[初步评估] --> B[基础实验室] A --> C[病原学检测] B --> D[血常规+外周血涂片] B --> E[肝功能] C --> F[EBV血清学] C --> G[CMV血清学] C --> H[EBV-DNA PCR] A --> I[影像学] I --> J[腹部超声] I --> K[CT/MRI]
判断逻辑:
- 血常规+涂片:
- 淋巴细胞比例>50% + 异型淋巴细胞≥10% → 高度提示IM。
- 若白细胞减少,需警惕免疫抑制状态。
- EBV血清学:
- VCA-IgM(+) + EBNA-IgG(-) → 急性EBV感染。
- VCA-IgG(+) + EBNA-IgG(+) → 既往感染。
- 影像学:
- 超声示脾脏长径>13cm → 提示脾肿大,避免剧烈运动。
- CT显示咽后壁水肿 → 支持咽峡炎诊断。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
异型淋巴细胞 | ≥10% | 病毒激活免疫应答标志,>20%提示疾病活动期。 |
ALT/AST | >40 U/L | 肝细胞损伤,>200 U/L需排查肝炎或药物性肝损。 |
VCA-IgM | 阳性 | 急性EBV感染(窗口期4-6周),假阴性见于<4岁儿童。 |
EBV-DNA PCR | >1,000 copies/mL | 病毒复制活跃,>10⁴ copies/mL提示重症风险。 |
嗜异性抗体 | 阳性(成人) | EBV感染特异性指标,儿童阳性率<50%。 |
CD4/CD8比值 | <1.0 | T细胞免疫失衡,提示病毒介导的免疫耗竭。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
- 满足必须条件 + 金标准阳性 → 确诊特定病原体(EBV/CMV)。
- 满足必须条件 + 支持条件≥2项 → 临床诊断未特指IM。
- 鉴别重点:
- 排除链球菌性咽炎(ASO阴性)、HIV急性期(p24抗原阴性)。
- 并发症预警:
- 脾肿大患者避免腹部外伤;
-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颈强直)需腰穿排除脑膜炎。
参考文献:
- WHO《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指南》
- UpToDate临床顾问《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 《默沙东诊疗手册(专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