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分枝杆菌病Other specified Mycobacterial diseases
编码1B2Y
关键词
索引词Mycobacterial diseases、其他特指的分枝杆菌病
缩写QTFZDFJCB
别名其他特别指定的分枝杆菌病、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特殊类型的分枝杆菌感染
其他特指的分枝杆菌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确认:
- 临床标本(痰液、组织活检、淋巴结穿刺液等)中分离培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并通过分子分型(如hsp65、rpoB基因测序)确认菌种。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肉芽肿性炎症伴抗酸染色阳性,且PCR检测检出NTM特异性基因序列(如IS2404用于溃疡分枝杆菌)。
- 病原学确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微生物学证据:同一部位至少2次分离出相同NTM菌种,或1次培养阳性+组织病理学肉芽肿证据。
- 临床相关性:感染部位与NTM菌种特性匹配(如肺部症状对应MAC感染,皮肤溃疡对应溃疡分枝杆菌)。
-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肿瘤性疾病。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肺部CT显示:多灶性支气管扩张伴树芽征(MAC感染),或单发空洞伴周围浸润(堪萨斯分枝杆菌)。
- 皮肤超声:皮下低回声结节伴中央坏死(溃疡分枝杆菌)。
- 免疫学标志:
- IFN-γ释放试验阴性(排除结核),或血清NTM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1:160)。
- 高危宿主状态:存在结构性肺病、HIV感染(CD4⁺<50/μL)或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史。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直接证据,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的"临床相关性" + "排除其他疾病"。
- 支持条件中≥2项(如影像学+高危宿主状态)。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NTM感染] --> B{病原学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免疫学评估} B --> B1[抗酸染色] B --> B2[分枝杆菌培养] B --> B3[PCR/基因测序] C --> C1[胸部X线] C --> C2[高分辨率CT] C --> C3[病变部位超声/MRI] D --> D1[IFN-γ释放试验] D --> D2[血清抗体检测] D --> D3[T细胞功能分析] -
判断逻辑:
- 抗酸染色阳性:
- 提示分枝杆菌感染,但需与结核鉴别(需结合培养和PCR)。
- 分枝杆菌培养:
- 金标准方法,罗氏培养基生长2-8周(缓慢生长菌)或7天内(快速生长菌)。
- 阳性结果需区分污染(如多次采样重复阳性)。
- 基因测序:
- 确诊菌种(如MAC vs 堪萨斯分枝杆菌),指导靶向治疗。
- 胸部CT树芽征+支气管扩张:
- 强烈提示NTM肺部感染(敏感性>80%),需结合痰培养。
- IFN-γ释放试验阴性:
- 支持NTM而非结核感染(特异性>95%)。
- 抗酸染色阳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抗酸染色阳性但培养阴性:可能为死菌或样本处理不当,需重复检测。
- PCR检出毒力基因(如esxB):提示高致病性菌株(如MAC亚型),需强化治疗。
-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活动性感染,治疗中持续升高提示疗效不佳。
- ESR>40 mm/h:反映组织损伤程度,需监测治疗反应。
-
免疫学指标:
- CD4⁺<50/μL(HIV患者):NTM播散高风险,需立即启动预防性治疗。
- IFN-γ分泌缺陷:提示先天免疫缺陷,需基因检测(如STAT1突变)。
-
药敏试验意义:
- 大环内酯类耐药(erm基因阳性):MAC感染预后不良标志,需更换阿米卡星+贝达喹啉。
- 多药耐药(≥3类药物耐药):需采用个体化方案(如氯法齐明+利奈唑胺)。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微生物培养+分子鉴定确认菌种,结合宿主免疫状态评估。
- 辅助检查重点:影像学(CT树芽征)和免疫学(IFN-γ试验)用于鉴别结核。
- 实验室预警:CRP/ESR持续升高提示治疗失败,耐药基因检测指导方案调整。
参考文献:
ATS/IDSA《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指南》(2020),
WHO《NTM实验室诊断标准》,
《Mandell感染病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