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Other specifie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4:01:00
编码1D81.Y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其他特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增多性泪腺炎
缩写传单、IM
别名腺热、亲吻病、单核细胞增多症

其他特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血清学检测: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如腺病毒、HHV-6、弓形虫等)。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出非EBV/CMV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如腺病毒Hexon基因、HHV-6 U94基因)。
    • 排除EBV/CMV感染
      • EBV-VCA-IgM阴性且EBV-NA-IgG阴性。
      • CMV-IgM阴性。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三联征:同时满足发热(≥38℃持续3天以上)、咽峡炎(扁桃体渗出性炎症)、淋巴结肿大(颈前区直径≥1cm)。
    •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
    • 肝脾肿大:影像学证实脾脏长度>13cm或肝脏肋缘下可触及。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三联征 + 异型淋巴细胞≥10%。
      • 排除EBV/CMV感染。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血液学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血清IgM抗体] B --> B2[PCR检测] C --> C1[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 C --> C2[肝功能] D --> D1[腹部超声] D --> D2[CT/MRI]

判断逻辑

  1. 病原学检测
    • IgM阳性提示急性感染,但需排除类风湿因子干扰。
    • PCR检测灵敏度>90%,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目标病原体。
  2. 血常规
    • 异型淋巴细胞≥10%支持诊断,但EBV感染可达>20%。
    • 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区别于细菌感染)。
  3. 影像学
    • 超声显示脾脏>13cm时需限制活动,预防破裂。
    • CT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提示弓形虫感染可能。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

    • >10%:提示病毒感染激活T细胞反应,但<EBV-IM的典型水平(>20%)。
    • 处理建议:每3天复查,比例持续升高需警惕并发症。
  2. 肝功能指标

    • ALT/AST 2-5倍升高:反映肝细胞损伤(腺病毒少见,弓形虫常见)。
    • 处理建议:避免肝毒性药物,监测胆红素。
  3. 炎症标志物

    • CRP 20-50 mg/L:提示中度炎症,>100 mg/L需排查细菌重叠感染。
  4. 特异性抗体

    • IgM阳性但IgG阴性:确诊急性感染窗口期。
    • IgG 4倍升高:支持近期感染,需双份血清检测。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病原体特异性检测(IgM/PCR)联合EBV/CMV排除。
  • 关键鉴别: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20% vs EBV>20%)、肝损伤程度(弓形虫>腺病毒)。
  • 风险管控:脾肿大患者严格避免剧烈运动,肝功能异常者禁用肝毒性药物。

参考文献

  • WHO《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指南》
  • IDSA《病毒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
  • 《默克诊疗手册》(第20版)
  • 《中华传染病杂志》特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