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部位的丹毒Other specified Erysipela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30:36
编码1B70.0Y

关键词

索引词Erysipelas、其他特指部位的丹毒
缩写丹毒
别名红斑性皮炎、赤游风

其他特指部位的丹毒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从病变部位(皮肤水疱液、组织活检)分离培养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 PCR检测检出链球菌特异性基因(如emm基因或speA毒力基因)。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皮肤表现
      • 突发性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边缘隆起(>70%病例)。
      • 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压痛(>70%病例)。
    • 炎症标志物升高
      • C反应蛋白(CRP)>50 mg/L 或 血沉(ESR)>30 mm/h。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全身症状:发热(≥38℃)或寒战(30%-50%病例)。
    • 危险因素
      • 近期皮肤破损史(溃疡、外伤、足癣等)。
      • 免疫抑制状态(糖尿病、慢性肝病、免疫抑制剂使用)。
    • 影像学支持:超声显示局部皮下组织水肿(40%-60%病例)。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丹毒] --> B[病原学检查] A --> C[炎症标志物] A --> D[影像学评估] B --> B1(细菌培养) B --> B2(PCR检测) C --> C1(CRP/ESR) C --> C2(血常规) D --> D1(超声) D --> D2(CT/MRI-复杂病例)

  2. 判断逻辑

    • 细菌培养
      • 阳性可确诊,但浅表取样假阴性率高(20%-40%阳性率),深部组织活检可提高检出率。
    • PCR检测
      • 快速敏感,尤其适用于培养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
    • 超声检查
      • 显示皮下组织"鹅卵石样"水肿和淋巴管扩张,排除深静脉血栓。
      • 异常表现支持诊断,但非特异性。
    • CT/MRI
      • 仅用于复杂病例(如疑似坏死性筋膜炎),显示筋膜层受累和气体影。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培养阳性:直接确诊,需立即启动靶向抗生素治疗。
    • PCR阳性:提示活动性感染,即使培养阴性也应治疗。
  2.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严重细菌感染,数值越高提示炎症范围越广。
    • ESR>30 mm/h:反映炎症活动度,持续升高需警惕并发症。
  3. 血常规

    • 白细胞>10×10⁹/L伴中性粒细胞>80%:典型细菌感染模式,数值与病情严重度正相关。
    • 血小板降低:提示脓毒症风险(需紧急处理)。
  4. 血清学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支持近期链球菌感染,尤其复发病例。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病原学证据(培养/PCR)+典型皮损表现。
  • 关键辅助
    • 超声评估皮下炎症范围
    • CRP监测治疗反应(有效治疗48小时内应下降50%)
  • 高危预警
    • 血小板降低+持续高热→脓毒症风险
    • 免疫抑制患者需扩大影像学评估范围

参考文献
IDSA《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疗指南》(2024)
《中华医学会细菌性皮肤感染专家共识》(2023)
WHO《链球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