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风湿热伴心脏受累Acute rheumatic fever with heart involvement
编码1B41
子码范围1B41.0 - 1B41.Z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rheumatic fever with heart involvement
同义词active rheumatic fever with unspecified type of heart involvement、acute rheumatic heart disease、active rheumatic heart disease、acute organic RHD - [rheumatic heart disease]、acute RHD - [rheumatic heart disease]、急性风湿热伴未特指类型的心脏受累、急性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器质性RHD[风湿性心脏病]、急性RHD[风湿性心脏病]
缩写ARF-H、RHD
别名急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急性风湿性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伴心脏受累
急性风湿热伴心脏受累(1B41)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发热:
- 体温波动在38-40℃(常见,60%-80%患者出现),多呈弛张热型,持续1-3周。
- 文献支持:百度百科及丁香园资料显示发热是急性风湿热的主要全身表现(Carapetis et al., 2016)。
-
心悸与活动后气短:
- 因心肌炎或心包炎导致心功能下降,轻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高,70%-90%心脏受累患者出现)。
- 儿童患者中,心悸可能为首发症状(中华康网临床资料)。
-
关节疼痛(游走性关节炎):
- 大关节(膝、踝、肘)红肿热痛,呈游走性,不遗留关节畸形(常见,50%-70%患者伴发)。
- 美国心脏病学会Jones标准将关节炎列为主要表现(Dajani et al., 1993)。
非特异性症状
- 乏力与食欲减退:
- 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常见,60%-80%)。
- 胸痛:
- 心包炎时出现胸骨后锐痛,深吸气或仰卧位加重(较少见,15%-2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心脏受累体征
-
心脏杂音:
- 二尖瓣反流性杂音: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高,80%-90%心脏炎患者)。
- 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第3肋间递减型杂音(较少见,10%-20%)。
- 超声心动图可验证瓣膜增厚或关闭不全(WHO指南,2020)。
-
心包摩擦音:
- 纤维素性心包炎时出现,呈抓刮样(低,10%-15%)。
-
心动过速:
- 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静息心率>100次/分(常见,70%-85%)。
其他体征
- 皮下结节:
- 骨突处(肘、膝)无痛性硬结,直径0.5-2cm(较少见,5%-10%)。
- 环形红斑:
- 躯干及四肢近端淡红色环状皮疹,无瘙痒(低,5%-15%)。
实验室特征
-
炎症标志物:
- 血沉(ESR):显著增快(>60mm/h,高,90%-95%活动期患者)。
- C反应蛋白(CRP):升高(>30mg/L,高,85%-90%)。
-
链球菌感染证据: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200 Todd单位(常见,60%-80%)。
- 咽拭子培养A组β溶血链球菌阳性(低,20%-30%,因常为延迟诊断)。
影像学特征
-
超声心动图:
- 瓣膜病变:二尖瓣前叶增厚、腱索断裂(高,70%-85%急性心脏炎患者)。
- 心包积液:少量至中量(低,10%-20%)。
- 依据WHO标准,超声发现瓣膜反流或结构异常是诊断关键(Reményi et al., 2012)。
-
胸部X线:
- 心脏扩大(心胸比>0.5)或肺淤血(心力衰竭时)(常见,50%-70%重症患者)。
注释
- 几率分级依据:基于PubMed文献(Carapetis et al., 2016)及Jones诊断标准流行病学数据。
- 免疫抑制患者差异:儿童及青少年更易出现全心炎,而成人以瓣膜病变为主。
- 复发风险:未经规范治疗者5年内复发率高达50%,需强调二级预防(青霉素持续治疗)。
参考文献:
- Carapetis JR, et al. Lancet. 2016.
- Dajani AS, et al. Circulation. 1993.
- WHO指南(2020)风湿热诊断标准.
- Reményi B, et al. Nat Rev Cardiol.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