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Unspecified 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
编码4A44.BZ
关键词
索引词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未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缩写CLV
别名未特指-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未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皮肤活检病理学证据:
- 真皮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尘(白细胞碎裂现象)。
- 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HE染色确认)。
- 免疫荧光染色阳性:
- 血管壁IgG、IgM或C3沉积(排除IgA为主的过敏性紫癜)。
- 皮肤活检病理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皮肤表现:
- 下肢对称性可触及性紫癜(压之不褪色)。
- 进展性皮损:红斑→紫癜→溃疡(符合"可触及性"特征)。
- 炎症标志物异常:
- CRP > 10 mg/L 或 ESR > 20 mm/hr(提示系统性炎症)。
- 器官受累证据:
-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 > 0.5g)或血尿(尿沉渣红细胞 > 5/HP)。
- 典型皮肤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皮肤表现(可触及性紫癜)。
- CRP/ESR显著升高 + 器官受累证据(如蛋白尿)。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皮肤活检] A --> C[实验室筛查] B --> D[病理诊断] C --> E[血液检查] C --> F[尿液检查] E --> G[CRP/ESR] E --> H[ANA/ANCA] F --> I[尿蛋白定量] F --> J[尿沉渣] A --> K[器官评估] K --> L[腹部超声] K --> M[关节检查] -
判断逻辑:
- 皮肤活检:
- 阳性:中性粒细胞浸润+核尘→确诊LCV;若IgA沉积为主→需鉴别IgA血管炎。
- CRP/ESR:
- CRP > 50 mg/L 或 ESR > 40 mm/hr → 提示高炎症活动,需积极治疗。
- ANA/ANCA:
- ANA阳性 → 需排除SLE继发血管炎;ANCA阳性 → 警惕ANCA相关性血管炎。
- 腹部超声:
- 肠壁增厚 > 4mm → 提示胃肠道受累,需调整治疗方案。
- 皮肤活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 10 mg/L:
- 轻度升高:支持皮肤局限性血管炎。
-
50 mg/L:提示系统性炎症或潜在感染/自身免疫病。
- ESR > 20 mm/hr:
- 持续升高:需监测器官受累(尤其肾脏)。
- CRP > 10 mg/L:
-
尿液检查:
- 蛋白尿 > 0.5g/24h:
- 提示肾小球受累,需肾活检评估病理分级。
- 血尿(>5 RBC/HP):
- 合并蛋白尿→需紧急评估肾功能。
- 蛋白尿 > 0.5g/24h:
-
免疫学检查:
- 低补体血症(C3/C4降低):
- 提示免疫复合物沉积活跃,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 冷球蛋白阳性:
- 需排查丙型肝炎等继发性病因。
- 低补体血症(C3/C4降低):
-
血常规:
- 中性粒细胞 > 7.5×10⁹/L:
- 支持急性炎症,但需排除感染。
- 中性粒细胞 > 7.5×10⁹/L: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皮肤活检(中性粒细胞浸润+核尘),结合典型皮损。
- 辅助检查需分层:
- 一级:皮肤活检 + CRP/ESR(确诊+活动度评估)。
- 二级:尿液/ANA/ANCA(器官受累及鉴别诊断)。
- 实验室异常意义:
- CRP/ESR升高 → 治疗反应监测指标。
- 蛋白尿/血尿 → 肾脏受累预警信号。
参考文献:
- European Alliance of Associations for Rheumatology (EULAR) 血管炎指南 (2022)
-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第9版, 2020)
- UpToDate《Cutaneous 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