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免疫缺陷Other specifie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ies
编码4A20.Y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immunodeficiencies、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免疫缺陷
缩写AIDS
别名艾滋病、爱滋病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免疫缺陷(4A2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获得性病因证据:
- 存在药物暴露史(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使用≥3个月)
- 严重营养不良(BMI≤16或白蛋白≤25g/L持续≥1个月)
- 基础疾病证据(活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
- 排除性诊断:
- HIV抗体/核酸检测阴性
- 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基因检测阴性)
- 明确获得性病因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反复感染证据(满足任意2项):
- 1年内≥3次细菌性肺炎
- 1年内≥2次深部真菌感染
- 持续≥3个月的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
- 免疫功能异常(满足任意1项):
- CD4+ T细胞功能缺陷(抗原刺激增殖反应≤正常值50%)
- 血清IgG≤5g/L伴特异性抗体应答缺失
- 反复感染证据(满足任意2项):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明确获得性病因"
- 必须条件中"排除性诊断"
- 至少1项支持条件(临床或免疫学)
- 确诊需同时满足: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因筛查] A --> C[免疫功能评估] A --> D[感染灶定位] B --> B1(药物浓度检测) B --> B2(营养指标:锌/硒/维生素D) B --> B3(肿瘤标志物:M蛋白/EBV-DNA) C --> C1(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 C --> C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 --> C3(免疫球蛋白定量) D --> D1(微生物培养:血/痰/脑脊液) D --> D2(影像学:HRCT/PET-CT) D --> D3(组织活检:淋巴结/骨髓)
判断逻辑:
- 病因筛查优先:
- 免疫抑制剂浓度超标(如他克莫司谷浓度>15ng/mL)提示药物性免疫抑制
- 血清锌<60μg/dL伴反复感染支持营养相关性缺陷
- 免疫功能评估:
- CD4/CD8比值<0.8且抗原刺激无增殖→T细胞功能衰竭
- IgG<5g/L伴肺炎球菌抗体缺失→B细胞功能障碍
- 感染灶定位:
- HRCT显示"磨玻璃影"伴乳酸脱氢酶↑→肺孢子菌肺炎
- 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隐球菌脑膜炎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淋巴细胞亚群 | CD4+ T细胞<300/μL | 细胞免疫严重受损,机会性感染风险↑ | 启动预防性复方新诺明 |
免疫球蛋白 | IgG<5g/L | 体液免疫缺陷,易发荚膜细菌感染 | IVIG替代治疗 |
中性粒细胞功能 | NBT还原试验<70% | 吞噬杀菌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风险↑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
补体系统 | C3<0.5g/L | 调理素作用缺失,奈瑟菌感染风险↑ | 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 |
炎症标志物 | CRP>100mg/L + 铁蛋白↑ | 提示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或潜在肿瘤 | 骨髓活检+IL-6检测 |
病毒载量 | EBV-DNA>10^4 copies/mL | EBV再激活,淋巴增殖性疾病风险↑ | 利妥昔单抗干预 |
营养指标 | 维生素D<10ng/mL | 树突细胞成熟障碍,结核再激活风险↑ | 高剂量维生素D3补充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获得性病因证据(药物/营养/疾病)+ 排除HIV/原发缺陷 + 反复感染/免疫异常
- 检查策略:阶梯式推进(病因筛查→免疫功能→感染定位)
- 关键指标:CD4+功能、IgG水平、机会性感染病原体检测
参考文献:
- ICD-11免疫缺陷分类标准(WHO, 2023)
- 《原发性免疫缺陷诊疗指南》(ESID, 2023修订版)
- 《血液肿瘤相关免疫缺陷管理共识》(EBMT, 2024)
- 《营养与免疫》临床实践指南(ASPE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