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包涵体肌炎Inflammatory inclusion body myositis
编码4A41.20
关键词
索引词Inflammatory inclusion body myositis、炎性包涵体肌炎、炎性IBM[炎性包涵体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遗传性包涵体肌炎、UPD-GlcNac差向异构酶/激酶缺陷、家族性包涵体肌炎
同义词Inflammatory IBM - [inflammatory inclusion body myositis]
缩写IBM
别名炎性包涵体肌病
炎性包涵体肌炎(4A41.20)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渐进性肌无力:
- 患者常首先感到手部肌肉无力,表现为手指屈曲困难、握力下降(70%-80%)。
- 腿部肌无力则多见于股四头肌,导致行走困难、反复跌倒(60%-70%)。
-
吞咽困难:
- 由于咽喉部肌肉受累,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障碍,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的不适(40%-60%)。
-
肌肉萎缩:
- 随着病情发展,受影响的肌肉会出现明显的萎缩现象,尤其是在前臂屈肌和大腿股四头肌(50%-70%)。
其他可能症状
-
全身伴随症状:
- 轻微疲劳感、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10%-20%)。
-
无痛性肌无力:
- 与多发性肌炎不同,炎性包涵体肌炎患者的肌无力通常无痛感(90%-9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肌肉力量减退:
- 四肢近端及远端肌肉(特别是股四头肌和前臂屈肌)的力量显著减退(90%-95%)。
- 手指屈曲力量减弱,表现为握力下降(70%-80%)。
-
肌肉萎缩:
- 受累肌肉可见明显萎缩,尤以前臂屈肌和大腿股四头肌为甚(50%-70%)。
-
腱反射减弱:
- 深腱反射可能减弱,尤其是膝跳反射(40%-60%)。
非典型体征
-
肌肉肿胀与压痛:
- 少数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轻度肌肉肿胀和压痛(10%-20%)。
-
舌肌萎缩及纤颤:
- 在一些病例中,可见舌肌萎缩及纤颤,但较为少见(5%-1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
- CK值可升高至正常值的5-10倍(60%-80%)。
-
针式肌电图:
- 显示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异常自发电位,伴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和减少(80%-90%)。
-
肌肉活检:
- 组织病理学显示炎性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围绕和侵入非坏死肌肉纤维,伴有边缘空泡和蛋白质沉积(90%-100%)。
-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泛素化蛋白聚集形成的包涵体(90%-100%)。
-
肌肉MRI:
- T1加权像上低信号和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有助于识别受累肌肉区域(80%-90%)。
注:炎性包涵体肌炎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有限,多数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