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
编码9A60.5
关键词
索引词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春季角结膜炎、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
缩写VKC
别名春季过敏性角结膜炎、季节性过敏性角结膜炎
春季角结膜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强烈的眼部瘙痒(70%-90%)。
- 眼睑和球结膜充血,眼睛呈现红色(60%-80%)。
- 眼睛频繁流泪(50%-70%)。
- 对光线敏感,患者常感到不适(50%-70%)。
- 感觉眼睛中有异物或烧灼感(40%-60%)。
-
典型体征:
- 睑结膜乳头增生,形如铺路石子或剥皮石榴的外观(70%-90%)。
- 角膜缘可见一过性的、多发性胶状黄灰色浸润灶,即所谓的Horner–Trantas点(40%-60%)。
- 黏液性分泌物增多,呈拉丝状(50%-70%)。
-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过敏史:
- 有明确的季节性过敏原暴露史(如花粉、动物皮屑等)。
- 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湿疹等)。
-
环境因素:
- 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 春末夏初季节发病或加重。
-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所有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即可确诊。
- 若部分症状不典型,需结合支持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 异常意义:可见典型的结膜乳头增生与滤泡分布,有助于与其他眼部疾病鉴别。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
细胞学检查:
- 结膜刮片:
- 异常意义: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约60%-80%),支持过敏性炎症的诊断。
- 结膜刮片:
-
过敏原检测:
- 皮肤点刺试验:
- 异常意义:阳性反应提示对特定过敏原的敏感性。
- 血液特异性IgE检测:
- 异常意义:检测到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约50%-70%),有助于明确过敏原种类。
- 皮肤点刺试验: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细胞学检查:
- 结膜刮片: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性炎症反应,是VKC的重要特征之一。
- 结膜刮片:
-
过敏原检测:
-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直接反映对特定过敏原的即时超敏反应。
- 血液特异性IgE检测阳性:间接反映对特定过敏原的长期免疫应答状态。
-
血液常规:
-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全身性过敏反应的标志之一,但非特异性。
-
泪液分析:
- 泪液中的IgE水平升高:支持过敏性眼病的诊断。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尤其是强烈的眼部瘙痒、睑结膜乳头增生以及Horner–Trantas点。
- 辅助检查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为主,有助于确认诊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
权威依据:上述内容综合自多个权威医学资源,具体信息请参阅 与 等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