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视网膜血管闭塞Unspecified Retinal vascular occlusions
编码9B74.Z
关键词
索引词Retinal vascular occlusions、未特指的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血管阻塞
缩写视网膜血管闭塞、未特指视网膜血管闭塞
别名眼底血管堵塞、眼底血管闭塞症、视网膜血流障碍-未-特指
未特指的视网膜血管闭塞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
- 荧光素血管造影(FA)显示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15秒)、无灌注区或血管渗漏(异常率>90%)。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证实视网膜层间水肿(黄斑中心厚度≥300μm)或神经上皮层脱离。
- 急性视力障碍:单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3行视力表)或视野缺损(经自动视野计确认)。
- 影像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眼底特征性改变(需满足至少2项):
- 火焰状出血(静脉阻塞倾向)或视网膜苍白水肿(动脉阻塞倾向)。
- 棉絮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梗死)。
- 黄斑区"樱桃红点"(动脉性)或囊样水肿(静脉性)。
- 全身危险因素(需满足至少1项):
- 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 糖尿病(HbA1c≥6.5%)。
- 高凝状态(D-二聚体≥0.5 mg/L)。
- 眼底特征性改变(需满足至少2项):
-
排除标准:
- 明确诊断为中央/分支动脉/静脉阻塞(需通过FA明确血管类型)。
- 其他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基础眼科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全身评估] B --> B1[视力/视野检查] B --> B2[直接检眼镜] B --> B3[眼压测量] C --> C1[荧光素血管造影-FA] C --> C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C --> C3[眼底彩色照相] D --> D1[血压监测] D --> D2[颈动脉超声] D --> D3[凝血功能检测]
判断逻辑:
- FA:
- 动脉期充盈延迟→提示动脉源性闭塞
- 静脉期渗漏/出血→提示静脉源性闭塞
- 无灌注区>5个视盘直径→缺血型预后不良
- OCT:
- 黄斑中心厚度增加≥30%→需抗VEGF治疗
- 椭圆体带断裂→提示光感受器损伤
- 颈动脉超声:
- 斑块导致狭窄>50%→提示栓塞性病因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D-二聚体 | <0.5 mg/L | ≥0.5 mg/L:提示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 抗凝治疗(如利伐沙班) |
HbA1c | <6.5% | ≥6.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 | 强化血糖控制 |
总胆固醇 | <5.2 mmol/L | ≥5.2 mmol/L: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他汀类药物治疗 |
CRP | <5 mg/L | ≥10 mg/L:提示系统性炎症(如巨细胞动脉炎) |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抗磷脂抗体 | 阴性 | 阳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 长期抗凝+免疫抑制 |
纤维蛋白原 | 2-4 g/L | >4.5 g/L:血液高黏滞状态 | 血浆置换/血液稀释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突发视力下降+眼底检查→疑似病例
- 确诊:FA/OCT显示血管闭塞征象+排除特定类型
- 病因溯源:
- 凝血异常→抗凝治疗
- 代谢紊乱→控制三高
- 血管狭窄→颈动脉介入
- 治疗核心:
- 缺血型:全视网膜光凝(PRP)预防新生血管
- 水肿型: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
参考文献:
- AAO《视网膜血管阻塞诊疗指南》(2023)
- EURETINA《视网膜静脉阻塞管理共识》(2022)
- 中华医学会《中国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