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周边视野缺损Unspecified Peripheral field deficit
编码9D42.2Z
关键词
索引词Peripheral field deficit、未特指的周边视野缺损、周边视野缺损
缩写WZD-ZYWSQ
别名周边视野丧失、周围视野缺损、侧方视野减退
未特指的周边视野缺损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视野检查确认缺损:
- 通过标准化自动静态阈值视野检查(如Humphrey视野分析仪)证实存在周边视野缺损(环形暗点、弓形暗点或局部视野缺失)。
- 缺损范围需超出正常生理盲点范围,且重复检查结果一致(变异<20%)。
- 视野检查确认缺损: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患者主诉侧方物体察觉困难(如驾驶时难以发现侧面车辆)。
- 客观体征:眼底镜检查发现视盘萎缩/苍白或视网膜结构异常(需OCT确认)。
- 排除其他特异性疾病:
- 通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排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脑卒中等已知病因的视野缺损。
- 典型临床表现:
-
诊断阈值: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视野检查结果不明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 ≥2项(如侧方察觉困难+夜间视力下降)。
- 至少1项客观体征(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异常)。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及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主诉视野缺损] --> B{初步筛查} B --> C[视野检查] B --> D[视力及瞳孔检查] C --> E[异常?] E -->|是| F[病因定位] E -->|否| G[随访观察] F --> H[眼部检查] F --> I[神经学检查] H --> J[眼底照相/OCT] H --> K[眼压测量] I --> L[脑部MRI] I --> M[VEP检查]
判断逻辑详解:
-
视野检查(Humphrey/Goldmann):
- 异常判定:MD值<-2dB或PSD>95%置信区间,尤其周边30°范围缺损。
- 逻辑:首次异常需排除假阳性(如疲劳/学习效应),重复检查确认。
-
眼底照相与OCT:
- 关联逻辑:
- 视盘苍白(眼底照相)→ 需OCT测量RNFL厚度(<80μm为异常)
- 视网膜色素异常 → 需OCT评估外层视网膜结构
- 关联逻辑:
-
脑部MRI:
- 指征:视野缺损伴头痛/神经系统症状,或VEP异常。
- 关键征象:视放射/枕叶皮层病变(如梗死灶、脱髓鞘斑块)。
-
视觉诱发电位(VEP):
- 解读:P100潜伏期>115ms或振幅<5μV提示视路传导障碍。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异常意义
-
视野检查指标:
- 平均缺损(MD)<-6dB:提示中重度视野损害,需紧急病因排查。
- 模式标准差(PSD)>4dB:暗示局灶性缺损(如青光眼早期)。
-
OCT参数: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70μm:视神经损伤标志,需神经眼科评估。
- 黄斑区GCC层变薄:与青光眼相关视野缺损特异性关联。
-
电生理检查:
- VEP潜伏期延长伴振幅降低:提示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
脑部MRI:
- 视放射T2高信号:需鉴别脑梗死/肿瘤/炎性病变。
- 枕叶皮层萎缩: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视野损害。
-
眼压与房角检查:
- 眼压>21mmHg + 房角开放:即使无杯盘比扩大,仍需排除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四、诊断路径总结
- 确诊核心:标准化视野检查证实缺损 + 排除已知病因。
- 关键辅助:
- OCT量化视神经/视网膜损伤 → 鉴别青光眼/视神经炎
- MRI定位中枢病变 → 鉴别卒中/肿瘤
- 警示征象:
- 突发视野缺损 + VEP/MRI异常 → 需72小时内神经眼科急诊评估
- 进行性RNFL变薄 → 提示不可逆损伤风险
参考文献:
-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视野检查临床指南》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of Vision (ISCEV) 标准
- European Glaucoma Society《青光眼视野损害分期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