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乳头状结膜炎Unspecified Papillary conjunctivitis
编码9A60.0Z
关键词
索引词Papillary conjunctivitis、未特指的乳头状结膜炎、乳头状结膜炎、乳头性结膜炎
缩写GPC
别名巨乳头性结膜炎、接触镜相关巨乳头状结膜炎
未特指的乳头状结膜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乳头样增生:
- 裂隙灯检查显示上睑结膜存在直径≥0.3mm的乳头状突起,呈"铺路石样"排列(检出率70%-90%)。
- 核心主观症状:
- 持续性眼痒(70%-90%)伴异物感(50%-70%),排除其他特异性结膜炎(如春季角结膜炎)。
- 典型乳头样增生:
-
支持条件(临床与诱因依据):
- 诱发因素关联:
- 长期佩戴接触镜(尤其软镜)或义眼(40%-60%)。
- 环境暴露史(花粉/粉尘高暴露区域生活或工作)。
- 分泌物特征:
- 晨起黏稠黏液性分泌物致睁眼困难(60%-80%)。
- 免疫学指征:
- 结膜刮片检出嗜酸性粒细胞(70%-90%)。
- 诱发因素关联:
-
阈值标准:
- 符合全部"必须条件"即可临床诊断。
- 若乳头特征不典型,需额外满足:
- ≥2项支持条件 + 结膜刮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树] --> B1{基础检查} A --> B2{进阶检查} B1 --> C1[裂隙灯检查] B1 --> C2[荧光素染色] B2 --> D1[结膜刮片细胞学] B2 --> D2[血清IgE检测] B2 --> D3[过敏原点刺试验]
- 判断逻辑:
- 裂隙灯检查(核心):
- 阳性:上睑结膜乳头直径>0.3mm+铺路石样排列 → 支持诊断。
- 阴性:乳头缺失或形态不典型 → 需排查干眼症或病毒性结膜炎。
- 结膜刮片细胞学:
- 嗜酸性粒细胞>5个/高倍视野 → 提示Th2型免疫反应,确诊价值高。
- 中性粒细胞为主 → 需排除细菌感染。
- 过敏原检测:
- 血清IgE>100 IU/mL或点刺试验阳性 → 明确环境诱因,指导规避策略。
- 荧光素染色:
- 角膜点状着色 → 提示并发角膜炎,需升级治疗方案。
- 裂隙灯检查(核心):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结膜刮片细胞学: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5个/HPF):
- 意义:确认Ⅰ型超敏反应主导,需抗组胺/免疫调节治疗。
- 处理:启动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
- 杯状细胞减少:
- 意义:泪膜稳定性下降,需人工泪液支持。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5个/HPF):
-
血清免疫学:
- 总IgE >100 IU/mL:
- 意义:提示特应性体质,需环境过敏原筛查。
- 处理:避免已知过敏原+口服抗组胺药。
- 特异性IgE阳性(如尘螨/花粉):
- 意义:明确致病诱因,指导生活方式调整。
- 总IgE >100 IU/mL:
-
炎症标志物:
- 泪液IL-4/IL-5升高(科研检测):
- 意义:Th2炎症活动标志,考虑免疫抑制剂治疗。
- 泪液IL-4/IL-5升高(科研检测):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确诊:依赖裂隙灯下典型乳头+眼痒/异物感。
- 关键鉴别:通过刮片排除感染性结膜炎,IgE检测区分特应性体质。
- 治疗导向:
- 嗜酸性粒细胞阳性 → 抗过敏治疗。
- 接触镜相关 → 暂停佩戴+镜片清洁方案优化。
参考文献:
- 《中华眼科杂志》2023年结膜炎诊疗共识
- 《眼科全书》(第5版)结膜疾病章节
- AAAAI/EAACI 过敏性疾病诊断指南(2022)